初伏时间:7月12日到7月21日历时10天

没有几天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最热的时候来啦!这也意味着“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到了。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夏天一过,秋冬时节病情还是会出现反复或者加重的情况。

患有“冬病”:血压不稳、关节痛、怕冷怕风、小儿咳嗽、鼻炎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伏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体内寒凝之气易解的时期,此时通过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治疗方式,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伏贴就是中医外治法在冬病夏治中一个很好的体现,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三伏天贴一贴,夏季治病养生轻松搞定!

抓住冬病夏治关键9天,用三伏贴贴走“冬病”

三伏贴是我国传统的冬病夏治的方法,由秦汉时期的三伏灸发展而来,被称为世界上最早预防医学手段。过去清朝时候三伏贴用药较猛,要把皮肤贴到起泡才行,所以只需每伏头一天敷贴。

●北医院专家呼吸科史利卿主任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介绍,经过多年临床验证,每伏头三年贴敷效果更好。

北医院专家呼吸科史利卿主任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介绍,考虑到现代人皮肤和其他的一些问题,现在的三伏贴用药温和了很多,所以也把敷贴时间延长到了三天,也就是每伏的头三天贴敷。而且经过这么多年临床验症发现,每伏贴三天,也就是一共9天,会有一个增强疗效的作用,防病治病的效果更加突出。

初伏时间:7月12日到7月21日

敷贴时间:7月12日,7月13日,7月14日

中伏时间:7月22日到7月31日

敷贴时间:7月22日,7月23日,7月24日

末伏时间:8月11日到8月20日

敷贴时间:8月11日,8月12日,8月13日

抓住这9天关键时间,每天贴一次三伏贴,每次6小时左右撕下即可,对很多老年病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防止冬天再犯!

如果病情比较重的人,也可以在伏前加贴加强疗效。

伏前加强贴:7月2日到7月11日

敷帖时间:7月2日,7月3日,7月4日

中伏加强贴:8月1日到8月10日

敷帖时间:8月1日,8月2日,8月3日

在9天的基础上,再额外加贴6天,可以更加强化疗效,对很多有严重“冬病”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老年病都很适合贴三伏贴

●史利卿主任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介绍,三伏贴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通过三伏贴治疗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不仅可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又有助于祛除入侵体内的风寒湿邪,调整机体阴阳,达到调理宿疾和调理体质的目的。

具体来说,适合冬病夏治贴三伏贴的病症有以下几种:

1,呼吸系统疾病

●史利卿主任介绍呼吸科适合贴三伏贴的疾病。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等。

史利卿主任介绍,呼吸科的病主要是咳、喘、痰、热4个方面,除了热以外,咳、喘、痰都是非常适合用三伏贴冬病夏治的。因为三伏贴的膏药基本上都是热药,所以体内有湿热的医院让大夫把体质调一调,把湿热(嘴苦、嘴干、嘴黏、喝水不解渴、大便黏腻、手心发热)去一去再敷贴。

此外,小儿生理特点为“肺常不足”,加之冷暖不知自调,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常常反复感冒。而如果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治疗感冒落下的鼻炎是非常好的。

敷贴穴位

1,定喘穴: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2,肺腧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3,膏肓穴: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3个穴位组合起来帖三天,比如说头一天贴定喘穴和肺腧穴,第二天贴定喘穴和膏肓穴,第三天贴肺腧穴和膏肓穴。

先用棉签将姜汁(可以自己在家榨新鲜的)涂在穴位上,有利于局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擦到皮肤觉得开热偏红一点,再贴三伏贴,贴6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取下来了。

2,风湿性疾病

●北医院专家风湿科朱跃主任做客《养生堂》介绍风湿科适合三伏贴的疾病。

老寒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颈、肩、腰腿痛等。

北医院专家风湿科朱跃主任介绍,风湿病通过三伏贴治疗,主要适应证是那些寒性的、怕冷怕风的、脾肾阳虚的病人出现关节疼、肌肉疼。另外就是慢性疾病造成的关节疼痛,比如长期的劳损造成膝关节出现不适,也就是骨性关节炎的病人,都适合贴敷三伏贴。

●朱跃主任介绍,特别怕冷怕风的人也是非常适合贴三伏贴的。

还有一些人还没有达到骨性关节炎的程度,照X光片看不到他有骨刺或者退行性改变,但是关节已经有不适症状,这类病人也是适合三伏贴的。

敷贴穴位

●脾腧穴在第十一胸椎的棘突下,旁开1.5寸。

朱跃主任介绍,风湿科贴敷分两大块,一部分是用来调节人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也就是肾和脾,风湿病人往往都是虚性体质,很多人都有脾虚和肾虚,之所以得风湿病就是因为脾肾阳虚,外邪乘虚而入,所以贴脾腧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肾腧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养先天脾胃。

●肾腧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另一部分就是用来缓解疼痛,贴阿是穴上,也叫不定穴,这类穴位随病而定,也就是说哪里痛就贴哪里。

3,消化科疾病

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老胃病,慢性胃炎等。

胃病是中老年人秋冬高发的疾病,很大一部分人都有常年的老胃病,反反复复发作,常年食欲不振,导致免疫力越来越低下。通过三伏贴的方法治疗胃病,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也可以保护肠胃健康。

敷贴穴位

1,中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2,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妇产科疾病

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夏天都能感觉骨头里凉,这是很多月子病女性都有的毛病。大部分女性都是寒性体质,生完孩子后还很容易出现血气不足、血虚,导致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以及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阳气最旺之时,将经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调理脏腑功能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女性痛经、宫寒、月经不调、产后痛、慢性盆腔炎等寒症。

敷贴穴位

1,中极穴: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2,归来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每年一进入三伏天,都可以医院、养生馆门口清早就排起长队贴三伏贴,价格还不便宜。很多读者都向我们反映,每年贴三伏贴都要排队,还要提前很久预约,还要花上小几百,又麻烦还不实惠,问我们能不能让药剂师配一些三伏贴,给读者提供方便,让他们自己在家就能贴敷,既方便又省钱。

考虑到众多读者的要求,我们医院药剂师,通过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的古方调配出大众都能敷贴的三伏贴,选用多味辛温走窜、通阳的中药,按照一定配比研磨成粉,再调入姜汁成膏状,用医用胶带、纱布制成三伏贴。每一贴都是纯手工制作,用药实在、放心,希望能给读者朋友提供最大的方便,用三伏贴贴走“冬病”,一整个冬天都健健康康。

第一步:选取药材

第二步:榨取姜汁

第三步:调和辅药

第四步:和坨

第五步:压制药饼

第六步:封装

这次的三伏医院药剂师纯手工制作而成的,为了保证质量,所以做的数量非常有限,主要是为了回馈长期以来支持我们的朋友,需要的朋友要抓住机会了,可以直接咨询养生顾问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