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医学术语为“泄泻”。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
夏季是腹泻高发的季节,一方面是因为夏季高温高湿,肠胃致病细菌繁殖比较快,人们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病,另一方面,夏季人体的阳气集中在皮肤表层,而脾胃等内脏器官相对比较虚弱,加上夏季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容易导致脾胃虚寒引起腹泻。
一般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而后者常指腹泻超过2个月者。
中医认为泄泻有五种诱因,乃脾虚、肾虚、湿寒、湿热、食积也。
常用调理腹泻的穴位是:神阙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具有补益作用的重要穴位,它位于人体中间,能够在艾灸的热力作用下畅通三焦气血,增强上部脾胃和腹部肠道的免疫力,改善腹泻的状况。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能健脾除湿,温胃和中,号称可以统治一切肠胃疾病,艾灸中脘,能够迅速止泻。
天枢穴,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主治疾病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是胃经的要穴,有养生第一大穴之美誉,艾灸足三里,在为人体大补元气的同时,也会增强肠胃的活力,缓解腹泻的症状。
例一湿寒,湿热引起的急性泄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配穴:寒湿者,加神阙(隔姜灸);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灸后热敷:神阙穴
注解: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理肠胃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治内腑”之意。阴陵泉可健脾化湿。水分利小便而实大便。
例二脾肾虚引起的慢性泄泻,五更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
配穴:脾虚者,加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灸后热敷:神阙穴,关元
注解:灸神阙可温补元阳,固本止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公孙健脾益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