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被认为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生物体。近年来,益生菌逐渐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处方,被广泛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和非胃肠道疾病,然而评估其疗效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通常是相互矛盾的。目前仍有大量临床研究探讨益生菌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方面的作用,但对于很多疾病仍无统一定论。张楠等对近年来益生菌对不同病因所致腹泻防治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益生菌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益生菌对腹泻的防治作用
感染性腹泻
目前益生菌被公认为是中等程度感染性腹泻的安全替代和低成本的治疗方法。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考虑使用益生菌作为预防旅游者腹泻的措施,但是目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较少,结论也较少,且现有数据之间仍然存在矛盾,因此不推荐益生菌作为可靠有效防治旅游者腹泻的方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
鼠李糖乳杆菌(LGG)或布拉迪酵母菌可能是防治ADD的最佳选择。而对于重症难辨梭菌感染患者而言,干酪乳杆菌似乎是最有效的选择,其他菌株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目前针对AAD及CDAD的标准治疗仍为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益生菌疗效仍存在争议,关于哪些益生菌菌株可以预防难辨梭菌感染尚未达成共识,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对于IBS-D,益生菌疗效尚无一致性定论,未来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检测特定益生菌对IBS-D的疗效。
炎症性肠病(IBD)
目前没有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证明克罗恩病(CD)患者使用益生菌菌株是有效的。然而,某些益生菌菌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是有效的。大肠杆菌Nissle(ECN)在预防UC复发方面与美沙拉秦相当,而VSL#3(一种多种益生菌混合制剂)有助于缓解慢性UC患者的病情。此外,长期使用益生菌制剂(唾液乳酸杆菌与酸乳杆菌混合制剂)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轻、中度UC是可行的,可以替代皮质类固醇治疗。
治疗相关腹泻对于益生菌防治放化疗相关腹泻的疗效,近年来缺乏大规模高质量前瞻性RCT,且目前系统分析所纳入的研究具有明显异质性,尚不能形成有力的确定性证据,仍需后续进行严谨的临床研究以明确。
不良反应
与益生菌有关的潜在不良事件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部绞痛、恶心)、有害代谢活性(如D-乳酸酸中毒)和罕见的局部及系统性感染(如真菌血症、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脑膜炎)。
小结与展望
益生菌在防治感染性腹泻、AAD/CDAD、IBS-D、IBD等多种引起腹泻的胃肠道疾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虽然含2种及以上益生菌的组合产品已成为主流,但在大多数国家,益生菌产品仍不属于药品,而是食品。在我国,现有益生菌产品主要包括食品、药品、保健品,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地衣芽孢杆菌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均为乙类口服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益生菌菌株的变化、剂量和给药方式,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饮食和日常使用的药物(如抗生素和抗酸剂)使不同益生菌之间疗效的比较变得困难。因此,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