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怪病多责之于痰(水)”。要想成为优秀的医生,需要善于治疗水。这是我们中医界的共识。在六经挟食水血毒的全面辨证体系治疗顺序中,要优先考虑阴证、里虚寒、水证,然后是半热等。水证排在第三,仅次于阴证和里虚寒。在新冠治疗方中,为什么要用吴茱萸、五苓散?然后才用到葛根芩连汤?就是这个优先等级的原因。新冠爆发期间,成人几乎都是用的此方。而小孩阳气重,吴茱萸汤热,儿童方就换成柴胡加葛根汤。成人方经过临床使用验证,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有效。这也验证了优先解决水证的重要性。在中医看来,人体内的水湿就像一条河,流淌在经络血脉之中,滋润着脏腑,维系着生命。但是,一旦水湿泛滥成灾,就会形成痰饮、水肿等病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优秀的医生必须善于调理水湿,使河水流畅、清澈,维护身体的健康。在新冠治疗中,中医强调调理脾胃、利湿排毒。通过使用吴茱萸、五苓散等方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和病情特点,医生会灵活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调理水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善于治水,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水实的阳性证有:泽泻汤、五苓散、猪苓汤。

水实的半夏类方有:小半夏加茯苓汤。

水实表虚气上冲的代表方有:苓桂术甘汤,及其它的如苓桂枣甘汤等。

水实防己类的有:防己黄芪汤。

水实挟里虚血虚的: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阴性的里虚水实的:真武汤、附子汤。

阴性的水实血实血虚的:肾气丸。

水证,是以人体的体液代谢异常病变为病理基础的一类整体疾病。水占人体的比重是70%以上。

在12字病理辨证体系里面水证分虚实、阴阳。没有寒热,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它的寒热都和其它的半热、里热、里寒等交叉在一起的。

水实证是指的人体代谢产生的废水不能及时的足量的排出,滞留于体内造成的。

水虚证是指人体水液津液不足。跟脏腑学说讲的阴虚有点相似,与西医的脱水又不一样。

西医对水证也有很多认知,比如说最典型的脱水,如果是腹泻的话要看他脱水的程度,假设到中重度的时候肯定要补一补液了。

但是中医认知的这个水虚远远大于脱水。脱水已经是水证里面的重症了,所以才要补液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它不是重症。

从这个角度去看,很多疾病治疗,假如说一上来就补液,实际上就是误治。但有时候补液也是对的,这就看它脱水的具体程度。水液代谢不畅陷入了机能沉衰,就是阴性证了。

水证的症状群,大概是浮肿、目下肿如卧蚕、颜面肿、舌体胖大等,这些都是肿的表现。只是肿的部位不同而已,有的是肿在全身,有的是肿在下肢等。还有齿痕舌,水滑苔,小便不利等。

小便不利是水证的一个主要反应,是问诊的重要一项。白天小便一般的我们问不出来,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白天通常是两小时排一次尿。因为一旦超过膀胱的容量,就会感受到水液的压力,要进行排尿。

可问病人排尿次数,上午几次,下午几次。当然一般的情况下有的人不太注意,其实有好多人,因为他有尿频,但是他习以为常了。

中医讲阴阳平衡,就比如是偏了15度还是偏了90度。肾炎水肿就有明显的小便不利,检查小便量,一天只有三五百毫升的,就相当于偏了90度,症状很明显。

但是很多人他有尿频,只是稍微偏了点,在中医来看,它就是已出现水证了,这时我们把它叫做轻微的症状。轻微的症状捕捉到了,在治疗上,心里就有底了。

心下振水音,腹满,腹诊的时候,经常见到的。

痰饮鼻涕,包括鼻炎流的这个鼻涕,很多时候都要考虑水证的。比如常见的过敏性鼻炎的小青龙汤证,就是心下有水气。要去痰饮,鼻炎才能好。

口水多,舌苔白滑,口干欲饮,口渴。因为口干的程度重了,就口渴了。

水入口即吐,上吐下泻,大便溏粘,心悸,头晕,身重,下肢沉重,身体沉重,脐上脐下悸动,月经量少,月经中断停止…。

当然这些症状,不是单一的一对一的关系。每一症状后面都是有多重的病理要素的,所以我们经常讲孤症不辨。但是这些如果出现后,我们要优先考虑有没有水证。

在水证的诊断过程当中,我们叫但见一证便是,症状越多,程度越重,我们用的方证的份数就越多,这是一个总的原则。

水证治疗的优先性。

刚刚我已经简单地提及了,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补液和利尿剂。然而,许多疾病在利尿治疗后会出现问题,例如肾病和心源性水肿也会使用利尿剂,但很容易引发其他问题。此时,中医的比较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中医治疗中,对于水证的治疗有补有疏,形成了全面的辨证体系,并且有优先顺序。当水证和表证同时出现时,我们首先要治疗水证,一旦解决了水的问题,表证自然也就解决了。如果先治疗表证而不治疗水证,很可能会引发许多变证。因此,无论是什么表证,一旦出现停饮,对表证的治疗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如果我们再看新冠指导方案,就能够明白为何首选吴茱萸汤和五苓散了。因为表证在解决了水证后,身体有可能自行恢复。相反,里寒和水饮证才是需要优先考虑的,这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总之,中医治疗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全面、细致的辨证施治体系,以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治疗原则。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时,中医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

通过水证十方的讲解,给大家来展示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经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方证公式速记,速记也是速成。

1.泽泻汤

这也是应用频率非常高的。条文就是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病理是阳性的水实证。

冒眩,冒就是脑袋沉,如带着重重的东西似的,眩是眩晕,这是支饮造成的。根据这个情形,用泽泻汤。泽泻汤是偏寒的,治胃有停水引起的头冒眩。

泽泻汤是常用的一个方子,治疗头不清爽,头像裹了块毛巾一样,这个是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

方证公式:阳性的水实证,加上真眩晕,头不清爽,这是泽泻汤证。

头不清爽感在临床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描述,有的说头胀,有的说头沉重,有的说头昏昏沉沉的,有的说就像没睡好一样。还有一个,睡眠不好的人说每天起来头昏昏沉沉的,也是这个。当然,我们也不能套方,就是他得有水饮,再加上他给你描述说因为睡觉不好所以头经常昏昏沉沉的。

苦冒眩,这个冒还有两种解释,或说是症状反应。

日本汉方里面看到大塚敬节总结出来的,一种是耳朵感觉像堵住一样,另一种是擤鼻涕的时候都能听到的耳朵里的那种声音的,再加上有咳嗽的,那有可能是五味子证。

在临床上曾遇到过两例,说他耳朵堵住了,问他说不是耳背耳聋,不是听不见,觉得就是堵得慌,我认为这就是冒,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泽泻汤。

泽泻汤医案,很简单,就是感冒咳嗽,用的是麻杏石甘汤和泽泻汤。这里我们也不要误解,像昨天开了12个方合方,大家会说怎么这么多方?其实开方是看情况的。

有一个重症的女孩,红斑狼疮。她原来是治感冒,七治八治就变成红斑狼疮了。医院转了一圈,花了多万,最后奄奄一息回来了。那天带教的时候,师姐请示帮忙给看一看,于是安排患者第一个去看,家里人推着进来的。

当时就简单的问了一句,问完以后,就给他开了个方子,当时记得是四个方子合的。当时阴性证肯定是有的,后服用四五天后,小女孩就被救回来了。

第一次来时插着尿管,也吃不进饭。药吃了三天,就跟她妈妈说想吃苹果,然后放屁,就开始通气了,后来反馈非常好。

就是用了好几个方子,所谓的合方,是根据情况来的。不是说个个都要合,比如小孩大多两三个方子就够了。但我们心里要有一杆称,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十个方子,什么时候该用一个方,道理就在这里。

曾在病案中也讲了,为什么会用到泽泻汤,一个是有水证。第二个他老是整天脑子不清醒,觉得头上像蒙着块布一样,就用这个方子。这两个方子一下去后,第二天这个病人就拉着他妻子来了,说本来想在你这儿试一下的,不用试了,因为我吃了一次,效果就明显好转,所以就把我身边的人介绍过来了。

前段时间的一个病人,主诉头懵不清利,躺两个小时就憋醒,感觉缺氧,去外面吹吹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就特别好。看到这主诉不用想,直接写上泽泻汤八份。

而且大胆的告诉他,吃三天回访,给反馈一下,保你好转。这时我们该说的话就敢说了,因为看到了这么典型的症状。当然这个病案不光是这一个方子,其它方就不细讲了。

经方的合方,大家可能都会有疑问。泽泻汤与五苓散合并,有人就疑问五苓散完整的包含了泽泻汤的泽泻和苍术,为什么不能够五苓散代替泽泻汤呢?

经方里每一个方证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真的是这样,我个人感觉,因为机体患病以后的症状反应千差万别,既有同一个病理要素导致不同人体上的不同症状反应。

你看一个五苓散证治了那么多病,从头到脚都有可能出现的水证,一个病理要素导致这么多的临床反应。

又有同一个人体,一个症状背后会有多种病理要素。

举例,比如说头晕,可能有水证,也可能有血证,也可能有里虚寒证如吴茱萸汤证,也有可能有气上冲证,这时你说一个方子能解决问题吗?那这合方的优势不也就体现出来了吗。

合方一定是科学合理的,因为它符合疾病的普遍规律。

五苓散证的眩和泽泻汤证的眩,有点小小的区别,都可见眩,但泽泻汤是苦冒眩,就是头上像裹了块毛巾、戴了个帽子一样。用五苓散也会见效,但很慢,反而泽泻汤用对了就一剂知。就是说五苓散也可以解决泽泻汤的那些症状,但是它慢。

我们临床上,有时候要追求速效,追求让病人吃你三天药,就回头高高兴兴的跟你说你这药真神啊。那个时候我们不就感觉到很快乐了吗,要追求那种感觉,就得用的准确一点,那就是该用泽泻汤证就用泽泻汤。

#AI助手创作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