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平平

猪腹泻病是各个猪场中常常遇见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猪的常见疾病中,腹泻类疾病约占三分之一,在我国好多地区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疫苗不合理免疫、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致使此病防治的困难,特别是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养殖业及人类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危害。猪腹泻病可以在不同日龄阶段的猪群中产生,但常常发生于仔猪的3个日龄段:出身后1~4日龄、7~14日龄及刚断奶后仔猪。当猪场有猪群发生腹泻类疾病时,及时而又准确的诊断可以极大地提高病猪治愈率,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临床经验,将常见腹泻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分述以下,以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广大养殖户及畜牧兽医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1仔猪黄痢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

诊断:多见于5日龄以内仔猪,突然腹泻,较少呕吐,黄色水样稀便,常混有气泡并腥臭,胃内常有凝乳块,从小肠中可以分离出致病菌,可用血清学方法来鉴定分型。

防控:病程短,一旦产生,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医治,建议交叉用药。平时主要靠疫苗预防,母猪产前38d和14d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多价苗,定期消毒,母猪产后将母猪乳头擦拭干净。

2仔猪白痢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

诊断:多见于7~30日龄以内仔猪病发,突然腹泻,较少呕吐,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浆糊样稀便,腥臭。小肠中可以分离出致病菌,可用血清学方法来鉴定分型。

防控:防控措施参照仔猪黄痢。

3仔猪红痢病原:C型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诊断:1~3日龄多发,偶有呕吐,红色或红褐色稀便,其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为红色内容物,为出血性坏死。

防控:预防是减少本病的主要措施,平时搞好猪舍及周围卫生,加强饲养管理。若病发,可以选择对厌氧菌敏感抗生夙来医治,如红霉素、青霉素等。

4仔猪副伤寒病原:伤寒沙门氏菌、霍乱沙门氏菌

诊断:多发于1~4月龄仔猪,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阴雨湿润及断奶时易发。常常先便秘后腹泻,耳朵、腹部及四肢常常紫绀,慢性型腹泻反反复复,剖检可见盲肠、结肠黏膜有糠糊样坏死。

防控:搞好环境卫生,做好免疫接种,可以选择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或灭活疫苗来预防,接种效果不错。若猪场产生此类疾病,可以选择氟苯尼考作为首选药,也可以用庆大霉素和新霉素来医治。

5猪流行性腹泻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诊断:呕吐、腹泻、脱水,病变部位多数集中在小肠,内容物多为黄色稀便,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绒毛萎缩,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极其类似,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如PCR检测、胶体金检测。

防控:用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可以起到有效预防。仔猪一旦产生此病,医治价值比较低,略微大点的猪主要是对症医治采取支持疗法,可以使用抗生夙来预防继发感染,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注射抗病毒类药物如黄芪多糖等。

6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诊断:呕吐、腹泻、脱水,随猪龄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临床症状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极其类似,其病变常常集中在胃肠,胃黏膜常见充血,肠内充满黄色乃至灰色绿色稀便,哺乳仔猪胃内常常充满凝乳块。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如PCR检测、免疫荧光检测、胶体金检测。

防控:同猪流行性腹泻。

7猪轮状病毒病原:猪轮状病毒

诊断:剖检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其内容物为液状,常常呈灰黄色或灰黑色,肠绒毛萎缩,小肠有不同程度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如PCR检测、免疫荧光检测、胶体金检测

防控:同猪流行性腹泻。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年第8期“猪场兽医”栏目中P77(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浏览更多内容可见站:









































北京有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颠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