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
二、常见病因 1.急性腹泻:肠道疾病、急性中毒、全身性疾病 2.慢性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炎症、肿瘤、感染等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每天排便可达10余次,粪便量多而稀薄甚至呈稀水样便●粪便中可有脓血、黏液或未消化物质●可有腹痛或排便时有里急后重●大量腹泻后,可有脱水、电解质失衡与代谢性酸中毒等
●起病缓慢,或由急性腹泻转为慢性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中可含脓血、黏液或未消化的食物●可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长期腹泻者可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维生素缺乏等●慢性腹泻时可伴急性发作
四、诊断思路 腹泻主要特点
分泌性腹泻
排大量水样便,见于霍乱弧菌外毒素引起
渗出性腹泻
粪便中常混有粘液、脓液或血液,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
渗透性腹泻
见于应用泻剂后引起的腹泻
动力性腹泻
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见于甲亢、胃肠功能紊乱
鉴别诊断
伴发热
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伴里急后重
提示肛门、直肠疾病
伴明显消瘦者
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伴皮疹或皮下出血
伤寒或副伤寒、过敏性紫癜等
伴关节痛或肿胀
炎症性肠病、结缔组织病等
伴腹部包块
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等
伴重度失水
分泌性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五、处理原则 1.病因治疗:感染—抗生素 2.对症治疗:
饮食
急性期暂禁食或流质、半流质清淡饮食
营养支持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止泻剂
感染性腹泻不宜使用,非感染性腹泻酌情使用
解痉、止痛
山莨菪碱、阿托品
其他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硫糖铝保护胃黏膜
六、转诊指征 1.腹泻严重、脱水、酸中毒、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及时转诊。2.诊断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转诊。3.疑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医院进行确诊。4.疑为肿瘤引起的腹泻患者,应及时转诊。5.疑为传染病时,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