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g,含水分为60%~75%。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一)急性腹泻病程多不超过3星期,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
2.肠道感染
(二)吸收不良性腹泻许多疾病造成弥漫性肠粘膜损伤和功能改变,可导致吸收不良腹泻。
(三)分泌性腹泻肠道分泌主要是粘膜隐窝细胞的功能,吸收则靠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的作用。当分泌量超过吸收能力时可致腹泻。
(四)渗出性腹泻肠粘膜炎症时渗出大量粘液、脓、血,可致腹泻。
(五)运动性腹泻许多药物、疾病和胃肠道手术可改变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促使肠蠕动加速,以致肠内容物过快通过肠腔,与粘膜接触时间过短,因而影响消化与吸收,发现腹泻。
腹泻的原发疾病或病因诊断主要须从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据。许多病倒通过仔细分析病史和上述检查的初步结果,往往可以得出正确诊断。如诊断仍不清楚,可进一步作X线钡灌肠和钡餐检查,和(或)直、结肠镜检查。如仍无明确结论,则须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超声、CT、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等影象诊断方法以检查胆、胰疾病,或进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呼气试验、小肠粘膜活检以检查小肠吸收不良。高度怀疑肠结核、肠阿米巴病等有特效治疗的疾病,经过努力都不能确诊时,可在一定限期内进行治疗试验。
(1)2岁以内的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卫生条件,提倡母乳喂养、科学护理,做好奶瓶与餐具消毒;(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护人和小儿饭前便后要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3)保证饮用洁净水;(4)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净;(5)避免孩子间的接触传染等。
腹泻是症状,根本治疗要针对病因。认识腹泻的发病机理有助于掌握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不言而喻,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需抗感染治疗,以针对病原体的抗菌治疗最为理想。复方新诺明、氟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梨形鞭毛虫感染有效,因此,这数种药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泻,包括预防和治疗所谓旅行者腹泻。
(二)对症治疗选择药物时,应避免成瘾性药物,必要时也只能短暂使用。病因治疗是主要的,凡病因不明者,尽管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已有好转,绝不可放松或取消应有的检查步骤,对尚未排除恶性疾病的病例尤其如此。
中医治疗对于腹泻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对于慢性腹泻,中医中药治疗比较有效的,而且有自己突出的优点。
一般来讲腹泻中医上被认为是脾虚和湿性两个方面,所以在中医的治疗上一般中医一般会采用健脾和化湿的方法,以湿盛为主证。我们要根据患者的湿热和寒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寒湿可以温化寒湿,湿热需要清利化湿,医院面诊,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药物有补脾益肠丸,固肠止泻丸,这一类的中成药对于慢性腹泻有非常大的帮助的。除此之外,针灸,推拿,艾灸的方法,对于慢性腹泻也是有非常大的治疗作用的,比如经常应用艾灸天枢穴、足三里穴就可以治疗长期的慢性腹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