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觉身体被掏空》是这个夏天刷爆朋友圈的“神曲”,彩虹合唱团以幽默的笔触调侃繁重压力下的年轻人生活,简直道出了上班族的所有苦衷。上班族每天不止朝九晚五,经常加班熬夜,累成各种“葛优瘫”。相信你一定已经听过这首直指当下年轻人加班痛点的魔性歌曲。身体被掏空,这不是玩笑这首歌里的“掏空”,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掏空”,含有玩笑成分。然而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身体被掏空”,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急性腹泻。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和病毒活跃的秋天,由食物变质、暴饮暴食、病毒等因素导致的腹泻更是急剧增加,那种“千钧一发”、“一泻千里”、拉肚子拉到快站不起来的体验,能真正地让你感觉到身体被掏空了!
ABOUT
关于急性腹泻
腹泻(diarrhea)是指原来排便习惯的改变,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粘液。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感染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但也有的健康人1天要排便1次以上或者3~4日才排便一次。
这些原因会导致急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包括:①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②细菌感染:如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
③真菌感染:肠念珠菌病。
④寄生虫感染:如急性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
非感染性腹泻包括:①化学和药物导致的腹泻:如砷中毒,使用导泻药等。
②食物中毒:如河豚中毒引起的腹泻。
③肠道变应性病:如乳制品和海鲜过敏引起的腹泻。
④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等。
⑤功能性腹泻:如肠易激综合征、精神紧张等。
图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为什么一泻千里、停不下来?
急性腹泻可以明显分为两大类型的综合征,即痢疾样腹泻和水泻。痢疾样的特点是粘膜有破坏,频频排出脓血样大便,常有腹痛和里急后重感;水泻则是粘膜无破坏,排出大量水样便,粪便中不含红细胞和脓细胞,不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这两个临床综合征的发生取决于致病因子的性质,如果致病因子能侵犯和破坏肠粘膜,则形成痢疾样腹泻,如痢疾杆菌所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如果致病因子不损伤肠粘膜,则引起水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该菌产生的肠毒素能促进肠液的分泌,而肠粘膜本身无破坏,所以引起水样泻。
急性腹泻吃什么药?该怎么治?
急性腹泻的治疗原则是:既针对病因,又要缓解临床症状。急性腹泻中有些起病急、发病快、进展迅速而凶险,如不能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紧急处理手段包括大量补液、补充电解质、给予足量的抗生素等,如果考虑到传染可能,应尽早隔离治疗,切断传染源。
常用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包括
①磺胺类:口服较难吸收,肠道杀菌作用强,目前临床较常使用的是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成人每天2次,每次2片。
②呋喃唑酮:对痢疾杆菌、沙门杆菌等有作用,而且不易耐药,成人常用每日3次,每次0.1~0.2g。
③黄连素:对痢疾杆菌作用强,成人每日3~4次,每次0.1~0.3g。
④喹诺酮类: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作用较强,常用诺氟沙星,成人每天3~4次,每次0.1~0.2g。应注意的是本类药物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患者。
⑤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止泻药物,一般通过收敛和吸附作用达到止泻目的。
①复方地芬诺酯: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和慢性肠炎等。成人1日3次,每次1~2片。
②洛哌丁胺:抑制胃肠蠕动,增加液体和电解质在结肠和回肠中的吸收,用于急性腹泻和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腹泻。成人首次口服4mg,以后每腹泻一次服用2mg直到腹泻停止或者达到日总剂量16~20mg。
③蒙脱石散:吸附细菌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覆盖消化道粘膜形成保护膜。用于急慢性腹泻、激惹性腹泻等。成人1日3次,每次1袋。
④其他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
微生态制剂,通过改善、调节肠道内菌群失调,达到抑制、拮抗致病菌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丽珠肠乐、培菲康、米雅、妈咪爱等。
这几种腹泻不一般,千万要注意!看了以上介绍,你大概对腹泻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引起腹泻的原因非常多,有很多特殊情况。比如,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后2~8小时就会突发呕吐和严重腹泻,可能会导致低血容量休克,这时候单纯使用止泻药就不够了,还需要加上抗微生物药物,另外,服用口服补液盐有助于预防和纠正脱水,减少腹泻持续时间。再如,河豚中毒也会导致腹痛和水泻,这时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物就无法解决问题。再比如,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必须使用胰酶等药物。所以,如果你真的不幸身体快被掏空了,而自己又无法搞定的话,医院吧!
参考文献:中国药学会主编《临床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医院药学部主编《处方手册》等。
来源:医院药学部
作者:金澄滔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夏日腹泻不可掉以轻心!
底部点赞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