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挂碍,本性自如,心宁自安---妙转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神医扁鹊说:“医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灸艾故也。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意思是:“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使用艾灸疗法,如同煮饭要用火。现在的医疗手段对慢性病、疑难病、危重病难以奏效,完全是由于医家不了解艾灸疗法,不会用艾灸疗法的原因。不懂艾灸,不会使用艾灸疗法,怎么解除病痛,怎么能救人性命?”
艾灸作为一种纯天然的养生调理方法,能够温经散寒、防病养生,受到古往今来民众的喜爱与推崇。
关于艾灸,您有多了解呢?看看这本文章,相信对艾灸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1,艾叶有什么作用?《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2,艾烟有什么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艾烟含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同时能够杀菌消毒,清洁空气,预防感冒;正常艾灸产生的艾烟对人体无毒。但是如果浓烟滚滚肯定对身体不好。
3,艾灸为什么能壮阳气?艾灸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艾灸的纯阳温热之气尅通过穴位经络作用于五脏六腑,培补五脏六腑阳气!
4,艾灸为什么更适合现代人?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在空调、冰箱、冷饮的世界里大吃大喝......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由寒性体质所致而引发各种疼痛。
艾是纯阳植物,艾灸可以温热并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长期坚持艾灸,对于改善寒性体质具有很明显的效果。
5,艾灸的禁忌艾灸之后40分钟才能吃饭;吃饭后40分钟再艾灸。
孕妇可以艾灸;但是不要艾灸腹部、后腰、合谷穴、三阴交。
极度疲劳虚弱、过度饥饿、太渴、醉酒不宜施灸。
现代中医禁灸的穴位。
施灸期间不吃或少吃寒凉食物:如西瓜、香蕉、螃蟹、冷饮、凉茶等。
6,艾灸有没有季节限制?没有。一年年都可以灸,四时皆可扶阳。春夏人体阳气生发,此时艾灸壮阳效果比较好,如冬病夏治、三伏灸等等。而秋冬时节人体也需要补充阳气,以抵御外寒病邪侵入,所以同样需要艾灸。
7,艾灸取穴难吗?不难,我们只要找到大概的穴位位置就可以了!因为艾灸的火头可以辐射很大面积。
一般的局部疼痛,以阿是为穴,也就是患处;哪里痛灸哪里。局部疼痛必定是那里气血经脉不通造成的。灸之可以直接通经脉,调气血,驱病邪。
8,为什么艾灸后会出现排病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我们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会顽强抵抗。处于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当你逐渐加强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9,灸感是什么?是在做艾灸时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这种气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以表现为: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十种灸感。这些灸感出现时是多样化的,有时象蚁爬,有时像流水,有时象冷风吹,有时忽隐忽现。根据这灸感的不同变化,可以总结为在施灸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三种不同效果。
灸感的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第二时期为正邪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第三时期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
10为什么针药无效的病症,艾灸会有用?《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因为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患者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患者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只有灸法,可以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三九灸,您须懂: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12月21日(星期三)就是冬至了,也进入了艾灸人的另一个盛世:三九灸。
这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尚属微弱状态时,很多平素体虚多病,阳气虚弱者或身患各种慢性难治病的患者,阳气下陷于肾寒之水里无力升发,这种情况首选艾灸涌泉!
涌泉穴得温,肾水不寒则肾阳上升,肾水自升输布于全身温煦四肢而手脚温暖,全身怕冷的症状渐渐就会消失,所以说“荣卫的寒根于肾气”,从我们和艾友们大量的艾灸实践经验证明,长期坚持熏灸足底涌泉者,手脚根本不会冰凉。
中医艾灸大师说“寒主收引”,肾水寒者则寒湿邪气就会更加内闭锁于体内,容易出现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原来就怕冷的人此时更是雪上加霜,变得更加怕冷,四肢如冰,腰腿寒痛等,严重者甚至感到寒气从心里发出来般冷得发抖,全身如被包裹在寒冰里一样;还有感冒,鼻炎,哮喘发作,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病情突变危险。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因此,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九灸”是依据中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和“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灸疗法。
具体时间是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顺应天象进行“三九灸”。其中又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最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调,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在三九灸,可以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调”的效果。适当地在三九天进补及艾灸调理可以让你在来年免疫力提高,减少慢性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三九灸是对三伏天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与之配合,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增强体质、保健强身的功效。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三九天根据特定情况,可以采用艾灸或者贴药(三九贴)的方法。
年三九灸时间:一九:.12.21(冬至日)~.12.29
二九:.12.30~.01.07
三九:.01.08~.01.16
加强灸(四九):
.01.17~.01.25
三九灸穴位:一九灸
风门、肺俞、定喘3个穴位
二九灸
大椎、厥阴俞、脾俞3个穴位
三九灸
大杼、膏肓、肾俞3个穴位
加强灸
肺俞、定喘、膏肓3个穴位
三九灸,适用人群“三九灸”主要适用于三类人群:
一是调已病。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调未病。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这么好的文章抄袭自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