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
洪某,女,35岁。患者自述于多年前因服预防非典药物后引起便溏,服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现症见:面色无华,每日清晨5~6点时即欲排便,有时亦有欲解而排泄不畅,有时大便中夹杂粘液,无血液,腹胀,反胃,恶心,时有纳差,腹部怕凉,有时口苦,不能吃硬食及肉食,左下腹胀痛。舌质稍淡,体稍胖大,舌苔稍白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五更泻(脾肾阳虚)。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
方药:白术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5g,桂枝6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吴茱萸6g,五味子10g,破故纸10g,肉豆蔻10g,诃子肉12g,炒薏苡仁25g,泽泻15g,乌药10g,制附子10g,炮姜6g,甘草3g。14剂,水煎服。二诊:腹胀减轻、反胃、恶心、口苦消失,但大便仍溏泄不止,欲泻而不爽,泻后有不尽感,兼夹粘液,易炮姜为干姜8g,加黄连6g同时佐制附子、干姜。继服14剂,水煎服。
三诊:大便稍成形,且次数已近正常,可见脾运渐复;惟怕冷仍存,然虽正气渐复,仍有脾肾阳虚之象,故加制附子之量至12g,加炮姜6g以增强温补脾肾之功。
方药:白术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5g,桂枝6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吴茱萸6g,五味子10g,破故纸10g,肉豆蔻10g,诃子肉12g,薏苡仁15g,泽泻15g,制附子12g,炮姜6g,乌药10g,甘草3g。15剂,水煎服。药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而痊愈。追访两个月,未见复发。
张正杰
主治中医师,师从国医大师李振华。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等疑难杂病,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