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带孩子特别讲究“干净”:

做饭、饮水必须用纯净水;

不管雾霾是否严重,空气净化器总是开着;

从不带孩子到农村等“脏地方”玩;

见宠物色变,从不让孩子接触动物;

从不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

孩子被人抱一下摸一下会紧张老半天…

这样做都对么?对孩子真就好么?

作者:Mr.Gut

来源:热心肠先生(ID:Mr_Gut)

我们来看几张照片:

可能有人要着急了:这些外国小朋友的父母是不是疯了,怎么可以让孩子这么任性啊?!孩子吃到脏东西怎么办?拉肚子生病了怎么办?猪不会有传染病吧?

可是,热心肠先生要说,这些父母的做法可能才是对的,这样才是对孩子好!为什么呢?

?简单说:太干净、免疫弱、易生病!

这听起来像是洁癖们的噩梦?

大家有没有感觉:一些超级爱干净的人,往往有过敏性疾病?一些医务人员卫生观念超强,消毒液、抗生素易得,但后代可能更容易过敏?城里孩子,貌似比农村孩子更易过敏和生病?

这些确实是支持卫生假说的一些现象,而过去二十多年,科学家发现的远不止这些。下面正式开始介绍一些关于微生物方面的知识,也许会颠覆你的育儿观哦!

1、太爱干净,并不是好事!

太爱干净,皮肤接触的微生物太少,并不是好事。

年,有一个大规模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脏一点,空气里的微生物的多样化,家庭成员的皮肤表面微生物也会更加多样化,这样有助于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

2、家庭成员越多,孩子越不易过敏

一开始,英国科学家Strachan研究了名出生于年的英国人,发现在23岁时,有兄弟姐妹的人得花粉过敏的概率比较低;后来又发现,有宠物等“家庭成员”,也有类似“功效”。

为此他在年提出一个假说:孩子在生命早期接触的微生物少,后期更容易得过敏性疾病。后来,不断有科学家验证、修正并挑战卫生假说;现在,卫生假说还在不断发展中。

3、农场里的孩子身体好

科学家发现,在农场里长大的孩子,很少得过敏或哮喘。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妈妈,都能更多接触微生物,这帮助他们的免疫系统更给力。进一步发现,怀孕期间和孩子一岁前,多接触微生物很关键;而长期持续接触牲畜、奶制品、动物饲料里的微生物,则更有好处。

4、顺产的孩子,不易过敏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顺产婴儿能在出生时,从母亲生殖道获得第一批非常珍贵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定殖在孩子的皮肤、呼吸道、口腔、肠道等部位后,很快能给力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发育,让他们不易过敏。

5、微生物不给力,身体的毛病不单是过敏

生活方式、卫生习惯、饮食、药物等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让人的免疫系统有不同的响应,或是超敏(过敏)反应,或是免疫缺陷。

而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一些变化,与胰岛素抵抗、身体的慢性炎症反应都有关系,可能促进代谢综合症,肥胖、糖尿病等问题可能就此发生。

6、谢谢宠物和灰尘,带给孩子乳酸菌

家有宠物,室内灰尘也会多一些。有科学家发现,搭灰尘便车、住在灰尘上的细菌有很多很多,而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益生菌——乳酸杆菌。孩子在吃进灰尘时,能顺带吃进去乳酸杆菌哦,这样对早期肠道微生物的建立很有好处!

想象一下,无论是不是严重雾霾天,你在家里一直开着空气净化器,消灭了灰尘,但你把孩子的“乳酸杆菌食物”也给消灭了。所以,热心肠先生郑重建议,空气净化器,只在严重空气污染天气使用。

7、和谐家庭,处处充满爱和细菌

年,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有趣的论文。他们研究了N个家庭的门把手、卧室地板、厨房地板、厨房操作台、电灯开关以及人的手和脚,每个地方都累积发现几千种微生物(是所有参与家庭中发现的总和,单一一个家庭没有这么多),其中厨房地板、卧室地板和家庭成员脚上的微生物最接近。

科学家认为,和谐而健康的家庭,就是要充满微生物。有爱、有微生物,如果再有科学理念?一个字,更健康!

8、亲朋好友多串门,交流感情,交流细菌

养有宠物,有更多孩子,都会增加家里的灰尘和微生物,这会让家里看起来不那么干净,但却可以有效促进孩子免疫系统正常发育,预防过敏的发生(当然,要特别注意,如果家庭成员已出现过敏症状,灰尘增加可能让症状严重)。

而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往往也会让家里乱起来,但客人们带来的有益微生物,往往也是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的。

9、“脏一点”不代表不整洁

家庭环境可以脏一点,不代表不需要培养孩子的整洁意识。有效规整和收纳,整齐有序,这是对孩子习惯和性格的培养,这是除了身体健康之外,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教育。

10、坚定拒绝二手烟

卫生假说,说生活环境可以脏一点,但这个脏,主要是能够让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丰富起来。而二手烟创造的脏环境,充满化学物质,会毒害孩子,影响他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宣传卫生假说,并不是没有原则地创造脏环境。

11、抗菌和消毒用品,节制节制再节制!

家里可以有一些抗菌抑菌制品,以备传染性疾病流行、家庭有人得病时使用,但日常不要经常给孩子使用。

洗手洗澡等用普通香皂、洗手液、沐浴乳即可;衣物晒干晾干而无须刻意消毒;外出旅行、就餐,除了在卫生条件确实恶劣的地方,一般不需要刻意使用消毒纸巾。

学会与微生物和谐相处,从不是时刻想着消灭它们开始。

12、别太纠结公共场所的卫生

我们不能避免要在公共场所给孩子换尿不湿,很多人总会担心卫生问题。其实你不必要纠结,该换就换,很多地方可能不会像飞机上的设施一样高级,但只要简单清洁,就可以使用。

带孩子到餐厅吃饭,不必要用消毒纸巾把桌椅擦遍,孩子这摸那摸了以后,简单洗个手,顺其自然就好。

大人不要总是紧张兮兮,徒增不必要的烦恼,疑神疑鬼别太疑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真的比你想象的少很多。

13、带孩子多与大自然和土壤接触

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向很多国外的家长学习,带孩子多到大自然,多与土壤接触。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惊人,与它们多接触,对孩子多样性微生物生态的建立具有巨大意义。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去农场,要避免接触到动物粪便,里面可能有寄生虫卵。

14、对“臭男人”的“臭”可以有底线

孕育孩子,女人容易挑老公、公婆、保姆的毛病,特别在卫生习惯上,怀孕和养育孩子的女人的标准一般比其他人高。这时候很容易因为对卫生习惯和措施的理解不同产生矛盾。

其实,除了有伤口恢复需要提高卫生标准,除了臭脚、香港脚、传染病不可忍受,老公、婆婆等家人或保姆带孩子时,邋遢点脏点你就忍了吧,这样能多给孩子一点微生物,对孩子可能是有好处的!

请注意:洁癖无益甚至有害,而家庭矛盾和不和谐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可怕。

15、严重雾霾,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孩子

上面我们提到空气净化器,热心肠先生并不推荐家庭里一天到晚都开着它。

但如果是在污染物爆表的严重污染期间,建议家长们要让孩子尽可能不出门,并开启空气净化器。严重雾霾,能伤害孩子的并不是微生物,而是高浓度的化学物质。

16、避免工业和汽车尾气等伤害孩子

脏一点的环境能减少过敏的发生,但不是所有脏地方的孩子都可以有效避免过敏或哮喘。

美国有科学家就发现,住在经常有大卡车经过的公路旁边的儿童,有过敏或哮喘疾病的比例很高。肮脏的尾气、有毒的废气,是伤害孩子的元凶,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孩子的共生微生物足够强大,也发挥不了作用。

17、肠道里的微生物,举足轻重

对比其他部位微生物,肠道微生物被了解得最深入,也被发现确实有核心重要性。有一些激进的科学家甚至这样说:肠道微生物主宰人的健康。

18、它们甚至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肠道微生物和大脑的魔性关系,是这几年最令人振奋的研究发现。人的开心快乐、郁闷抑郁可能与肠道微生物都有关系,而儿童自闭症的发生,肠道微生物也脱不开干系。孩子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需要肠道微生物的参与。

19、孕期科学营养,为孩子抗食物过敏打基础

孕妇在怀孕期间饮食多样,很可能帮助孩子从胎儿期即开始认识过敏原,帮助建立免疫耐受,避免孩子出生后的食物过敏。当然,这也一般都有微生物的参与,帮助消化长链条结构的食物,加工食物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相关的信号分子,微生物可能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哦。

20、孕期,一定慎用抗生素

虽然前面我们已经认真介绍了关于肠道健康第三道防线的知识,但关于孕期慎用抗生素这件事,热心肠先生在这里特别再强调一下。

孕期,最重要是要用科学的生活、饮食方式确保微生态的平衡,让强大的微生物防线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扰。不到万不得已,孕妇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不要没有医生指导自己使用抗生素。

对普通人来说,抗生素对抗病原体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对孕妇,既要伤母体八百,更要伤胎儿八百!

21、母乳喂养好!

(点开大图很清晰)

22、母乳里微生物种类众多

母乳里有上百种微生物!这颠覆了很多人认为母乳中没有微生物的认识,这些微生物和母乳中有的低聚糖(益生元)一起,促进婴儿肠道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现在,虽然添加益生元或益生菌的奶粉不少,但因为母乳中微生物和低聚糖的种类众多,模拟母乳的配方奶粉,仍然与真正的母乳有巨大的差别。

23、母乳喂养帮助孩子远离过敏

24、妈妈的科学饮食,始终至关重要

如同在怀孕期间一样,妈妈对孩子微生物的影响巨大,母乳的成分、体量都很关键。而且我们前面提到,家人的微生物生态会决定并长期影响孩子的微生物,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直接。

哺乳开始后,妈妈要始终坚持健康而平衡的饮食,产出好奶,造出好的母体微生物,让孩子更加健康。

25、从添加辅食开始,饮食逐步多样化

在添加辅食之前,母乳主导孩子肠道微生物的建立,孩子的健康你交给母乳便是。而添加辅食后,母乳以外的食物对孩子微生态的建立开始变得重要。逐步开始在辅食中添加多样化的蔬菜、粗粮、水果,让孩子习惯于多样化的高膳食纤维饮食,有利于孩子肠道微生物多样化的建立。

26、饮料、加工肉类可能毁菌毁肠

年,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让食品工业界人士很上火。科学家发现,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会破坏肠道微生态。乳化剂会让肠道健康第一道屏障(还记得吧?)受到损伤,微生物与肠道上皮细胞的接触变得容易,就会侵害肠道,引起肠炎或其他代谢疾病。

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在孩子爱吃的零食、饮料、香肠和培根等加工肉类中常见,为孩子和微生物的健康,要避免多吃它们。自然、新鲜的食物始终应该是家庭饮食结构的主角。

27、早点让孩子手抓食物吃

婴幼儿不像大孩子和成年人那样有使用工具的意识,孩子的天性是使用手抓取食物。可以鼓励孩子早些动手进食,抓食物,一方面增加进食的乐趣,另一方面又能多吃一点微生物。

正常烹饪的食物和基本卫生保证下的家庭环境,可以放心让孩子动手,甚至孩子偶尔抓起掉在地上的食物吃下去,也可以接受,而不要去责怪他们。

28、理性给孩子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好东西,孩子如果腹泻,现在最好的药物之一是益生菌。

但也有它们的问题,作为外源补充的微生物制剂,很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另一个问题如上面这张图所示,那就是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类非常多,单一或只补充几种益生菌,有时候并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如果给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好的肠道微生物的培养,主要长期基于日常饮食来进行,益生菌只是补充角色而已。

29、膳食纤维是微生物最好的食物

水果、蔬菜、粗粮,都富含膳食纤维,这些纤维可以被孩子的微生物利用,促进肠道健康。除此以外,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或果胶等益生元,也是优质的膳食纤维,可以融入孩子的日常饮食,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肠道微生物。

水果、蔬菜、粗粮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一定要让孩子爱上它们。

30、给孩子接种更多安全的疫苗

热心肠先生前面已经说过,能让孩子生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并不多(特别是跟几千种和人共生的微生物比起来),而且对主要的病原微生物,人类都已经有了很多认识,开发了很多疫苗。

我对接种疫苗的建议是:除了计划内免疫,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择接种自费疫苗,让孩子对更多病原微生物有抵抗力。

31、除了打疫苗,医院尽量少去

医院,但除此以外,在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情况时,应选择多观察,发现孩子状态良好,要考虑等待孩子自愈。

有强大而多样性的微生物生态,孩子的一些疾病往往是免疫系统的实战演习,只为证明孩子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建立,而医院去处理。

你特别要知道,医院里,一般人很多,在拥挤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可能比较集中,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高。

32、太早使用抗生素可能影响一辈子

热心肠先生再一次对第三道防线进行列示和提醒,特别说一下上面这张图。

年,《细胞》杂志介绍了这个在老鼠身上做的实验:给幼鼠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影响会长期持续,甚至终身。

这再一次警示我们,给孩子使用抗生素,要慎之又慎。

33、使用抗生素后应恢复有益微生物

危急情况使用抗生素后,要提前考虑怎样恢复有益微生物

孩子可能因为严重的细菌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孩子恢复健康后一定要多考虑如何帮助孩子恢复微生物生态。

在医生指导下摄入益生菌,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补充益生元,可能都是值得尝试的。另外,更严重的肠道微生物受损,也有医生在用“粪菌移植”帮助恢复微生态。

34、别让坏细菌毁了孩子的牙

宝宝健康,拥有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必不可少。然而,根据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岁儿童龋齿(蛀牙)的发病率竟然超过50%,也就是一半以上儿童的牙齿都遭到了口腔坏细菌的暗中破坏!

你的孩子很可能也会成为其中之一,一定要对此有足够高的警惕。

35、坏细菌是蛀牙的元凶

年,中国科学家在《细胞》杂志子刊发表重磅研究成果:蛀牙儿童的牙菌斑的成熟发育进程,受到了产酸或耐酸优势细菌的干扰,降低了牙菌斑菌群整体的多样性,从而导致了“虫牙”的诞生。

36、监控坏细菌,提前预警孩子会不会蛀牙

既然是中国科学家的顶级研究成果,热心肠先生多放编译自这篇重磅论文的一张图,多介绍一个知识:

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随时对孩子的细菌进行监测,从细菌组成就可以看出坏细菌会不会让孩子发展出蛀牙。

37、糖,是元凶的最重要元凶

少吃一点糖,少吃一点糖,少吃一点糖,重要的事说三遍!

年,医院的研究团队,建立了糖摄入与坏细菌的相互关联,发现蛀牙的潜在致病菌与孩子多吃糖就是关系密切。因此,想给宝宝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首先从保持宝宝口腔里的细菌健康吧!

少吃糖,多清水漱口!

38、早刷牙,保证口腔微生物健康

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开始给孩子刷牙呢?答案是孩子的小乳牙刚冒出来就可以开始;

为保证牙齿健康,能使用牙线么?答案是能!

糖、饮料、酸奶等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对口腔微生物的组成有什么确切影响?益生菌对口腔有好处么?答案是:热心肠先生还不知道。不过热心肠先生知道有科学家专门在研究这些问题,等靠谱的研究有了进展,我们会合作写科普告诉大家的。

看到这里,也不知道你感觉累了没有,但下面这些知识,也相当重要,希望你一定坚持看完:

39、要杜绝孩子吃到腐烂腐败的食物

这个无须多解释,一定要避免腐烂或腐败的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威胁到孩子。

食物不宜放置过长时间,就是放在冰箱里保存的也不一定靠谱。我们创造微生物多样化的家庭环境可以大大咧咧一点,但避免孩子因为吃了腐败食物而被严重感染这件事一定需要认真和细心。

40、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做好必要的应对

手足口病、流感或其他传染病流行期间,家庭、学校或社区都要相应提高应对级别。家庭里平时不用的抑菌香皂等可以在孩子从学校回到家时使用,同时,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也应该有科学有效的应对和隔离措施。

41、家里有人得感染性疾病,孩子要做好隔离保护

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得到训练,所以感染、发烧等在成长过程是必要的。

但如果家庭中有较为严重感染的大人或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做好一定的隔离保护,也是必须的。这些措施包括避免近距离接触,避免交叉使用餐具,短期内使用抑菌产品等。

42、伤口要及时消毒处理

正常情况下,孩子生活环境中的微生物,不会造成孩子感染。但如果受外力所伤,出现了伤口,那么空气等环境中、孩子皮肤上的一些坏微生物会乘虚而入。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破损伤口,尽快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处理。

但需要特别提示:有些破损伤口,消毒后,是需要敞开的,不宜包扎,否则容易导致细菌在封闭环境中过度生长,从而加重伤口感染。这种情况,到医院找医生处理是必要的!

43、微生物生态平衡,或许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不管是卫生假说,还是各种新发现,可能最终到底要回归到生态系统这个层面。或许我们不必过于凸显某些微生物的好与坏,我们最需要理解的是生态系统平衡。

我们对微生物和微生态越了解,越会知道对人的疾病和健康最好的灵丹妙药很可能就是微生物生态平衡。

而孕育超优宝宝的最大窍门,可能就是让孩子的微生物生态保持平衡!

注:这篇文章是热心肠先生筹备了半年多,专门在写给女儿YOMI一周岁生日的。

热心肠先生把自己懂的一些微生物知识应用在了包括YOMI在内的家人身上,欣喜地发现,很多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所以热心肠先生也希望通过今天这些知识的分享,让更多人懂得如何与微生物和谐相处,创造出更好的微生态环境。

-End-

文章授权转自







































白癜风优惠政策
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