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某单位修打印机的小伙做梦也没想到,
他随手发的一条朋友圈,
不仅在元旦假期间贡献多条热搜,
更是让全国的蒙脱石散一夜脱销、多家医药企业股票涨停……
12月31日晚,一条朋友圈截图迅速在各大平台广泛流传:
“1月3日国家开放入境,目前国外登顶的毒株是XBB1.5,这玩意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所以,有条件的请准备蒙脱石散……”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两天内,“蒙脱石散”“诺氟沙星怎么吃”等词条轮番登上热搜,多地药房蒙脱石散被抢空,线上配送断货,相关药企股票全线高开、多股涨停。
眼见蒙脱石散又成为继布洛芬抢药潮之后又一紧俏产品,各大医学博主赶忙下场辟谣:
这个xbb1.5的症状和致病性跟其他变异毒株差不多,没有证据表明会引发腹泻。蒙脱石散不仅不能止泻吃多了还便秘,氧氟沙星对病毒性腹泻也没用。且目前这个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者身上检出,他们被好好隔离着,没有社会面传播。
言下之意:这人说的没有一句靠谱,别抢了,收手吧!
可惜,微小的辟谣声在巨大的恐慌和焦虑中没有激起浪花。
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患而无备”的心态,大家还是应抢尽抢。
然而,就在民众人心惶惶,药企眉开眼笑之时,故事突然迎来了无厘头的反转。
有网友看到朋友圈截图,惊讶地发现:
呃……
这不是我们单位负责修打印机的那个黄头发小伙儿吗?
几天不见成蒙脱石散带货达人了?
随后,该网友又扒出,这位负责修理打印机的小黄见势不妙已经在朋友圈卑微告饶:
“我真的啥都不知道啊(哭泣表情)。
以下均是个人理解,概不负责啊。Xbb1.5主攻拉肚子没有任何论文依据,我只是猜测啊,再说一遍概不负责。”
然而事已至此,没个说法是不行的。
1月2号,民警登门拜访,拍照留证,批评教育。
这位黄头发小伙受访时表示:
“下午就去做了笔录,手机朋友圈的内容全部拍照留档了,民警表示,重点是xbb1.5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未经证实,属于虚假消息。以后如果有各种建议请私聊亲友,不要在朋友圈发。这次我不是主动传播者,也从来没有主动在任何群和公共平台发布,所以批评教育为主。”
至此,蒙脱石散脱销事件真相大白,画下句号。
但此事带来的冲击还在持续,人们不禁思考:
为什么一个修打印机的小伙子能把几十万网友耍得团团转?
那条朋友圈是如何在舆论场中被放大传播的?
是否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央广网评论称:要警惕蒙脱石散等药物走红背后黑手,为防止有投机取巧者囤积药品、抬高价格,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巡查,依法打击。
也有金融从业者网友推测,背后有相关利益方推动。
就连黄头发小伙本人都十分关心传播者,他说:“我也问了(警方)截图的溯源,说我是受害人,能不能找到传播的,警察叔叔说难,太多了。”
于是,网友们转而关心——
在后疫情时代,一个普通人该如何甄别各类涉疫信息?
所谓的“信息流行病”有没有什么防治方法?
然而很遗憾。
经验告诉我们,所谓“信息流行病”也和新冠病毒一样,最有效的就是源头打击。
否则,一旦产生,就会失控。
首先,涉疫谣言大肆流传这个事儿不能怪普通民众。
年1月1日,平安武汉发布消息查处8名谣言散布者,奠定了疫情时代人们面对“信息”的总基调。
自此之后,大家对疫情消息都有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焦虑和恐慌。
面对一个没有来源和根据的消息,大家未必不知道它可能是个谣言。
但没办法。
你囤药,结果消息为假,你的损失可能就是几盒药钱,何况也不算损失,在家放着以后没准儿用得上。
但你不囤药,结果消息为真,你的损失可能就是全家人难受得死去活来而你束手无策,或者是花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价格找黄牛买高价药。
别说真假概率是50%和50%对半劈了。
在两者后果如此不对等的情况下,就算消息为假概率是99%,消息为真的概率只有1%,都会有无数人因为恐慌去囤药你信不信?
可能有朋友觉得,那信点儿像样的谣言也行啊。这种打印机维修工乱编的谣言都信,丢不丢人啊。
然而,对信息获取能力较差的人而言,这可能是:
在结果不定情况下,最低成本的,风险规避手段。
是多轮疫情冲击下,个人能选择的,最安全的系统策略。
什么是系统策略?
就是我不光如此对待一个信息,我要如此对待所有信息。
就算这一次是的信息是假的,那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下下下一次呢?
对病毒这种东西来说,只要在多轮信息中有那么几次是真的,哪怕只有一次是真的,带来的收益,就能覆盖甚至远超采信假信息的成本。
那些相信退烧药产能和流通跟得上没必要囤药的人,可能阳康了还没搞到一粒布洛芬……
你可能又要说,那就不能花点时间找找信息源?对比一下权威信息?看看专家说法?
一方面,大多数涉疫消息传到大众视野中的时候,就是以“专家说法”的形象出现的。
不信可以看看那个黄头发小哥朋友圈原文,其言之凿凿和情真意切,俨然新冠小懂王。
尤其是他自称两个月前就在朋友圈警告过要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声称“要是看过我朋友圈结果还缺药的人可太丢人了”。
前车之鉴之下,大家对其判断力自然更加信任。
另一方面,是信息获取的成本问题,以及所获信息的可信度问题。
都是来上网冲浪的,要是对出现在视野里的每个信息挨个查信源,那要累死了。而快人一步去囤药,也就几块钱的事儿。
何况,就算查到了,有权威消息说“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种现象存在”……
经过三年锤炼,大家也都知道了,“没有证据证明”的重点在于“没有证据”,不代表“这种现象不存在”。
毕竟……“没有证据证明存在人传人现象”,是大家的集体噩梦。
因此,就像前面说的——
在后果足够严重的情况下,
不需要证实“这个信息为真”,
只要有“为真”的可能性存在,
就足以引起集体恐慌。
所以你说“信息流行病”怎么防?
没法防。
它虽然会造成集体的失控和混乱。但对个体来说,很可能是长远利益最大化的明智选择。
当然,无论何时何地,抓造谣者和罚造谣者总是没错的。
毕竟,别人不知道信息是真是假,造谣者还能不知道吗?
造谣者能不知道自己的信源?能不知道自己说话的根据?能不知道这话说的有谱没谱?
但问题是,这个事件里的小哥,不算严格法律意义上的造谣者。
法律中的造谣,须要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明知该消息是谣言或者是虚假信息。
但他自己说了,他之前也会在朋友圈发布自己对疫情的见解,提醒亲朋好友囤常备药品,“朋友圈的所有内容都是我自己搜索所得,自己总结。这件事从头到尾我不知情,文章是发在私人朋友圈,我也没有主动散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