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bdfyy/bdfal/

(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修行结果汇归净土。)

春来,病患中气不足。春来,生升之气随之而来。一个是生气,一个是升气。一个是初始,一个是趋势。这个时节,人身五脏六腑,体之各条经络循行往返,开始活跃起来。直至夏末秋初开始收敛。这个患者,不到40岁。体态胖,秋冬易腹泻。一个冬天,三天两头出现腹泻病症。自己吃了些药,也有好转。但平日饮食不节,腹泻频发,现证见短气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午后发热怕冷入夜甚。急性腹泻,正气尚足,泻的都是邪气。比如肠炎腹泻,病毒性腹泻。中医讲湿热泄泻,寒湿泄泻。这都是泻的邪气,况乎泻之用药即病止。当然,有的用药没有中病即止,残留问题那是大夫的问题。但急性泄泻,好了就好了,很少有后遗问题。慢性腹泻,正气匮乏,尤其胃气不足,渐及肾气都会出现。慢性腹泻,多是自身脏腑之气不足,越不足,越泄泻。急则为泄,量大,势急。缓则为泻,量少,势缓。此为名词解释,临床需要区别对待。慢性腹泻,泻的是真元之气,这股气本来是精微所在。然而,脏腑素虚,不得恒固,所以泻出体外。春天,气之生升。本应秋冬治愈之病,拖沓至春,中气瞬间大虚,内在之气乏源。如若秋冬伤及肾气,春气更加损伤。但此患者,还在胃气中虚。不能用止泻药,所谓止泻,亦是收敛固涩之药。易贪恋邪气,形成浊瘀,后期还要调理,实在麻烦。用止泻药最常出现的问题,比如形成便秘或肠胃之气壅滞,造成后期大便拉不干净的问题。所以,我几乎用不到止泻药。此时,明白病理当之,建运中气为首要。中气一运,四肢乏力,午后怕冷发热,宗气不足等一概缓解。中气足则四肢有利,此为脾胃主肌肉。中气足则营卫之气有源泉,自然肌表寒热温凉皆宜。中气足则宗气足,声音有利,而非短缺。慢性腹泻,皆赖中气以运转。中气得运,一身之气尽得源。方以四君子汤加减。目的在于恢复中气运化之力,达到源流阖合之功。我多生姜,干姜并用。即可去除水气,又可暖中驱寒。胃气和,营卫和。胃气和,宗气足。一些心脏系统出现的问题,比如轻度的心律失常,心悸气短的症状,都可以通过调理中气而改善。关于发热的问题,我们要懂得区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这是我们中医特有的,西医没有。内伤发热的原因很复杂,在此我借这篇文章的主线暂且只说说关于中气不足导致的内伤发热的特点。中气不足,胃气本缺,又上不及胸则宗气不足,又不及营卫则肤表失调,表现就是怕冷怕热。这种怕冷怕热,午后明显。如同潮热一般,浑身乏力,气短懒言,根本没有力气多说一句话。精神萎靡,神智尚清,但也朦胧。此之发热,需要培补中气,不可更用寒凉,比如输液,这种发热,输液只会加重病情。也不可鱼肉皆食,最好以米粥汤液为主。另其渐渐恢复胃气,方可解除这个发热。很多时候,过于重视某某病,而忽视了某某证,这本身也是一种极端。我们说五劳七伤,中虚发热,红斑狼疮,慢性肾炎,类风湿,癌症发热等等这些病,都会因为长期用寒凉药物或自身发病原因导致发热的出现。这类也都应该辨出是中气不足的内伤发热。而不应该再用寒凉。李东垣的《脾胃论》是一本好书,可以应对当下的时代特点。我自己看的不多,经验多是自己总结。但我知道这本书很好。李东垣的时代,连年打仗,吃不上饭,脾胃伤的很厉害。但古代的时候,没几个好光景,就打仗,为什么李东垣如此重视脾胃中气。现代人大鱼大肉,也造成了脾胃的损伤,结果是一样的。所以,《脾胃论》这本书,一定要好好看看,结合自己的临床把它利用起来。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疗效。健康一定要谨小慎微,知止而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严格执行。还有什么能超越健康呢!!懂得养神不能伤神,每天盘腿静坐1个小时。懂得养胃不能伤胃,每天吃饭一定按需规律。懂得不劳肝伤肾,房事节制不熬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