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小管家寄语:明天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大家有没有隐隐感觉到一些破(不)旧(想)立(上)新(班)的氛围呢?今天要提醒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你来上班了,你的身体还没准备好,谨防“春节后遗症”!
春节假期过后,返回工作岗位的时候,很多人会莫名其妙的出现失眠、茶饭不思,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焦虑等问题。对于这样“春节后遗症”表现,小管家为大家进行了一下总结和症状归类,快对比下自己的感受,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症状一:睡眠质量差
有些人春节放假宅在家里,白天一觉睡到中午,晚上要熬到凌晨才肯入睡。到了要上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白天没精打采,晚上精神抖擞。
调整的方法是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规律性;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每晚坚持热水泡脚5-10分钟,或许会有所帮助。
症状二:全身乏力,无精打采
节日期间,人们的活动过于丰富多彩,很容导致身体极度困乏,到了上班的时候还处于睡不醒,无精打采的状态。这是由于人体过度体力和脑力疲劳,使人体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体产生了大量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疲劳素等。这些废物会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侵袭正常器官。
缓解方法是尽量让自己放松,让体力和脑力得到良好恢复。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来解决,也可以通过轻轻按摩头部、放眼绿色、散步闲逛让大脑放松休息。为保持较为旺盛的精力,上班前可饮一杯茶。
症状三:旅游后遗症
当然,过节出去游玩也是不少人选择的项目。但是游玩期间难免劳累,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旅行期间由于气候温差过大,休息、旅游时间安排不当,可能会出现全身燥热、口干舌苦、口腔溃疡、嘴角起疱疹、食欲不振、大便黄赤干结等“上火”症状,这些都是节日“旅游后遗症”。
由于过度劳累、环境的突然改变对人体的刺激从而产生了上述症状。首先要充分休息,恢复体力。让身体得到充分放松,配上几次深呼吸,感到精力已注入你的身体,人就会觉得神清气爽,乏力症状会逐步消失。“上火”的患者还要注意多喝水和甜稀粥,饮食要清淡。
症状四:上班恐惧症
春节期间,人们逃离了紧张的工作氛围,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生活规律被打破,很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这时候人们内心会产生对上班的恐惧感,这就是节后“上班恐惧症”。
大家要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
症状五:体重焦虑及厌食
春节假期的特色就是美食多,因此,每逢佳节胖三斤也成了常见现象,另外由于油腻食物摄取过量,超过了胃肠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出现胃胀、吞酸、慢性腹泻或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的人也不少。
所以,节后大家应多考虑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来缓解厌食。而对于激增的体重,可选择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体重及放假期间增长的身体脂肪,也会随之回到正常水平。
最后,小管家要提醒中招“春节后遗症”的你,需要赶紧调整好心态哦~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休息,同时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一年工作计划,多到户外散步,合理搭配饮食,都有助于走出“春节后遗症”,希望大家都能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迎接新一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