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天敌,西医管它叫「咽炎」,一发作简直要命。声音嘶哑讨人厌不说,干燥发痒痰还多。分分钟想把喉咙割开,摸上一层厚厚的润滑油。

咽炎是什么鬼?

西医认为,咽炎(pharyngitis)是咽粘膜及其淋巴组织的炎症。急性咽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长期烟酒过度或受有害气体刺激也可引起慢性咽炎。

既然要学习,当然得对比,我查找了下中医学对于咽炎的定义:

慢性咽炎,中医习称「阴虚喉痹」或「虚火喉痹」,为常见咽喉病之一。其证看似轻浅,确是缠绵难愈。病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或数十年。

等等……阴虚喉痹?听不懂?继续各种搜。

在《中医药信息》期刊里解释阴虚喉痹是「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虽然虚火、阴虚什么意思我还没有搞懂,不过凭借着我高度的理解能力,我猜是肺、肾比较虚弱所以抵抗力差,导致外邪入侵。

事实上,得这病纯属偶然,还是豆蔻年华时,短时间反复受寒感冒,全身抵抗力下降,从此走上一条对抗慢性咽炎的不归路。

小白的咽炎斗争史

小白虽然是个小白,不过对敌经验丰富:看过西医(因为次数过多,青霉素已经无效,严重时一般主动要求头孢),吃过中药(汤药成药试了个遍),亲测中医偏方无数,终于找到了终极大招!

以下为小白亲测比较典型的小偏方,当然了具体还是要看个人体质的,且多为辅佐,实在拿不准,医院面撩大夫。

1、蒸橙子

橙子味道香甜可口,不过进入蒸锅后,那滋味比起来中药也就差不多了。这个偏方是爷爷告诉我的,真是很老的老中医。据说橙子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个原理:

橙子肉性凉味酸,具有清凉去火、化痰下气的作用;橙子皮,性温,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

不过没有由于年少无知,制作成本高,橙子很贵,往往在它上蒸锅前就会全部让小白偷偷吃掉而pass。说实在的,到现在都没有印象这个方法是否有效,因为实在是太久远,而爷爷也已经90多了,这偏方的故事也已经消失在他的脑海某处,多次追问无果。

2、盐水漱口+蜂蜜柠檬盐

提起盐在对抗咽炎的作用,简直是一部血泪史。经常还只是感冒初期的征兆,经过盐的刺激,直接说不出话来。

虽然超级难受,但又确实见效很快。尤其是小时候扁桃体发炎,用沾了粗盐的筷子头,把嗓子里的「小舌头」往上顶顶,很快咽痛就会缓解。

蜂蜜柠檬盐的搭配就温柔多了,而且味道还不错。一勺蜂蜜,加上七八滴新鲜柠檬汁,再放入一捏盐,缓缓吞下,顿时嗓子就舒服了。

3、终级大招:狗皮膏药贴天突。

其实并不是狗皮膏药,我用的是伤湿止痛膏,几乎药店里都有卖。此方法有效的原因,本以为是膏药有消炎作用,不过在了解「天突穴」后有了新的认识。

天突穴: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行气利咽,宽胸理气,降逆化痰,宁心安神。

《针灸甲乙经》称:「咳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喉痹,咽中干急不得息,喉中鸣。」看见喉痹我就仿佛悟到这个穴位为什么有效了。

方法很简单,将膏药剪成适当大小,贴在天突穴位置即可,至少保持12小时。洗澡时记得取下,澡后更换新的。

叨叨点别的

在找资料过程中,发现中医里有种叫做「梅核气」的病症,具体表现也是咽部有异物。

难道这是阴虚喉痹的民间称呼?本着求真的态度,继续查找。

对于梅核气,《金匮·妇人杂病》第五条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妇人若感觉咽部像有烤肉片贴着,就用半夏厚朴汤来调治,主要是因情志郁结,痰气凝滞所致。

而明代医家孙一奎也认为「梅核气」是由于七情郁结,七机不畅,痰滞于咽喉,是郁症的一类。

如此看来,「梅核气」和「阴虚喉痹」在病因和对治上都不是一回事。但临床症状却与慢性咽炎很近似……嗯,调治的时候得分辨清楚。

附:

老中医朱进忠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用《伤寒论》之方半夏散治疗慢性咽炎,药仅三味,但疗效显著。

慢性咽炎经验方

半夏散:

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

若不能服散剂而需水煎服用者,则用小剂:半夏15克,桂枝15克,甘草15克。

半夏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病,咽中痛,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半夏散及汤主之。”

并列服药方法,云:“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鬯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据我多年临证观察,现代医学之急慢性咽炎多属少阴咽痛。因三阴中少阴主枢,少阴之经循喉咙,枢机失常,邪气怫逆不能外达而发生咽痛不适。

但目前对咽炎的治疗,一般来说用药以寒凉清咽为主,致使寒邪外束久久不愈者甚多。

半夏散药性偏温,且其中桂枝、半夏多被视为咽喉发红疼痛的禁药,故该方在当今多不被重视。但我临床仅用该方而治愈的咽炎患者甚多,其理为何?古今医家对此多有论述。

古今医家论述

★清代医家尤在泾云:

“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寒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

★近人章虚谷更曰:

“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入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

★《本草》∶

半夏治喉咽肿痛,桂枝治喉痹,此乃咽喉之主药。

★唐宗海:

 

此言外感风寒,客于会厌,于少阴经而咽痛。此症吴见多矣,喉间兼发红色,并痰涎声音嘶破,咽喉颇痛,四川此病多有,皆知用人参散即愈,盖即仲景半夏散及汤之意也。

郭××,男,54岁。咽喉疼痛,时轻时重5年多。某院诊为“慢性咽炎”。先用西药治疗2年多无效,后又配合中药咽喉丸、六神丸含化2个多月仍无效。不得已,又改请中医治疗,前后易医十几人,服药余剂仍无功。

细询其证,除咽喉疼痛外,并见痰多,咽喉、胸部憋胀,烧心泛酸,舌苔薄白而微腻,脉弦细缓。

再察其所服诸方,或认为是梅核气而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或诊为咽喉发热与清热解毒利咽之剂加减,或认为属阴虚火旺而予养阴清热之剂加减,或认为系热痰阻塞而与清热化痰之剂加减,种种不一,然终未见效。

综合脉证后,反复思考,开始略悟其机理。《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尤在泾云:“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寒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

此证久用寒凉小效,舌苔又见白腻,脉弦细而缓。证脉合参,不正是少阴咽痛,寒邪闭郁之痰乎?

乃拟半夏散为汤小剂服之。处方: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共为细末,分30包,一日3次,一次l包,水煎,频频含咽之。1剂后,泛酸、烧心即解,咽痛稍减,继服2剂,诸证消失而愈。

郑××,女,40岁。三年前,突然发现咽喉疼痛。某院诊为“咽炎”。先与青霉素、喉片、六神丸等治疗2个月无效,继改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之。

数月后,不但无效,反而日渐感到痰多,咽喉憋胀,乃易医治之。医云:梅核气,予四七汤加减治之,不效。其后,又易医十几人,然终未见效。

邀余治之,始以柴胡枳桔汤微效,继服20剂则无效。余审思再三.不得其解。

偶读章虚谷《伤寒本旨》,云:“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人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

始而大悟:此证正是少阴咽痛过用寒凉郁闭之证也,何不用半夏散及汤法治之。

再思我20多年讲授《伤寒论》“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时一节的讲授方法,大多宗《伤寒论释义》内容解释之错误,所谓“当有恶寒痰多等证”尤失原文含义,故以半夏散为汤含咽之。服用1剂,痛减几半,继服1剂,痛消而愈。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赞赏

长按







































擅长白癜风诊治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