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主要分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和生理性腹泻。腹泻是猪场常见病,也是猪场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本文主要介绍非病毒性腹泻的应对策略。
腹泻治疗要对症,分清病因,对症下药。
保持肠道粘膜完整性在腹泻治疗中非常重要性:粘膜完整,是猪的第一道免疫屏障,肠道粘膜是体内第一大免疫器官。不论任何传染病,如果加上肠道病变(肠道出血、淋巴节病变、肠道变薄、鼓气、坏死等)就等于是高死亡率。如果细菌、病毒突破了肠道粘膜的第一道屏障,就会造成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是很严重的。
所以说腹泻看似小病,实质上是影响猪场效益,影响猪群死亡率、成活率的关键的一个病症。
一、如何区分腹泻的类型,确定病原
1、从症状上区分不同病原
1)病毒性腹泻:
传染迅速,急起急落,伴随呕吐,发病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
2)细菌性腹泻:
发病慢,逐渐加重,给点药好,停药复发,发病率不一。
全身症状明显,更容易突破肠道粘膜屏障。
先急后慢的是病毒性,先慢后急的是细菌性。如果分不清,在治疗的过程中,就要病毒、细菌同时治疗。
3)寄生虫性腹泻
有间歇性:与原虫的繁殖周期有关,忽轻忽重。
长期性、顽固、抗生素无效。
2、从解剖特点区分腹泻
1)从浆膜来看:(肠道外层)
浆膜发红、硬:初生仔猪是梭菌
浆膜透明:传染性胃肠炎
2)从粘膜来看:(肠道内层)
出血明显:血痢(密螺旋体引起)、如果变硬变厚是增生性肠病。
猪瘟(烂肠瘟)、梭菌感染,都会造成肠道出血。
固膜性、纤维素性:粘膜表面糠麸样覆盖,中小猪就是副伤寒,还有慢性猪瘟也有,对猪场危害较大。
粘膜变厚、变脆:有鼓气,是梭菌引起。母猪怀孕中后期,肠道蠕动慢,高蛋白饲料蓄积时间长,易发。夏季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3)从乳糜管来看:
有脂肪:细菌性
无脂肪:病毒性
3、生理原因腹泻
非病理性引起的腹泻,没有病原,也会引起腹泻。
仔猪断奶前后,各种消化酶突然下降,容易发生。
缺钾:猪腹泻、呕吐以后,会大量缺钾,造成顽固性腹泻,要补氯化钾。
预防治疗用益美加系列的保育康A、金免康、天华素系列的仔猪。
二、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1、大肠杆菌的防治:
大肠杆菌病,是猪场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引起的病: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全身性混合感染。
1)仔猪黄痢:
感染1-8日龄仔猪,黄色糊状粪便,迅速消瘦,脱水,死亡率很高,治愈率低,很容易引起肠毒血症。
防治:严重应使用疫苗,母猪产前做好免疫,k88、k99。
投药口服为主,利维康+畅欣宁灌服。
消毒:做好产仔圈的消毒,除了使用消毒剂,时间久的猪场,要用火焰喷灯消毒,消毒时不能留有死角。
补液:腹腔补液为主。
2)仔猪白痢:
感染10-30日龄仔猪,白或灰白色,腥臭的糊状便,死亡率低,病程长。
防治:一头腹泻,全窝给药,其它的也有感染,反复发病。
口服为主,当天给药。还要补液,减少损失。
做好预防:益美加系列的保育康A、金免康,天华素系列的仔猪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
免疫:用k88、k99免疫。
3)猪水肿病:
拉稀的症状不严重,在猪群常发生,损失较大。
发病特点:换料时易发生;高蛋白料易发生;发育较好、采食量大的猪易发生;未使用金免康、仔猪产品易发生,金免康、仔猪对水肿病有预防作用。
发病原理:实质是猪肠毒血症!各种原因导致高蛋白饲料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消化不良,滋生产毒素的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毒素经肠道吸收入血-毒血症-脑水肿-神经症状-瘫痪-死亡。
所以说猪水肿病,看似脑部的病,有神经症状,实质根源在肠道。
防治:注射给药效果不好,要用保育康A、金免康、仔猪。很多猪场使用了这几种产品,水肿病就不会发生。
因为保育康A、金免康、仔猪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使高蛋白饲料在肠道停留时间不会过长,消化吸收好,产毒大肠杆菌不会大量繁殖,不会产毒、入血、入脑,造成神经症状。这几种产品还含有大量有益菌,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避免发生水肿病。
治疗:很多猪场水肿病发生,基本没有治疗的时间。往往头一天晚上采食量大、生长好的猪,第二天早上进猪场一看,死亡了。水肿病的发生是好猪死,很可惜,损失很大。预防是重中之重,不能靠治疗。如果有一头猪死,一定要给其它猪做好预防,不然还会有好猪死亡,这是水肿病的特点。
要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可加点麸皮、细稻糠、玉米面等来稀释一下高蛋白。有青绿饲料的加点也可以。
重点是加入金免康、仔猪,预防仔猪水肿病,避免好的猪死亡,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2、增生性肠病
也叫增生性回肠炎,在全国各地的猪场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损失越来越大,将来会成为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疾病。资料显示去年全国平均猪场增生性肠病的阳性率已经达到95%,猪群的阳性率已经达到85%。表面上看症状不明显,但对猪场的危害较严重,是影响猪场料肉比的第一号的一种疾病,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增生性肠病是由在回肠细胞内繁殖的细菌,我们叫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intracellularis)引起疾病,该菌也曾称为回肠细胞内共生菌,它是一种肠细胞专性厌氧菌;其他名称还有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猪回肠炎、回肠末端炎、猪肠腺瘤等,这些都是增生性肠病,病源就是一个:胞内劳森氏菌。
多发于6-20周龄生长育成猪和母猪,所以叫大猪腹泻。现在猪场的大猪腹泻比较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增生性肠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现血色水样腹泻,病程稍长时,排黑色沥青(柏油)样稀粪。有时粪便里会有大量的未消化的的饲料颗粒。
个别猪只甚至突然死亡,是由于细菌突破肠道粘膜屏障,进入血液中,形成败血症。
或有的仅见皮肤苍白而粪便稍稀,是贫血、肠道出血的症状,特点是粪便是黑红色的。
得病的猪体温不升高。这种细菌是生长在肠道粘膜细胞内,免疫系统很难追踪,虽然很严重,但免疫系统不能将细菌杀灭。
猫、鼠、狗带菌非常多,我们讲生物安全时讲过,我们猪场不要养猫、狗,进入猪舍,带入细菌。
对猪场死亡不是太严重,但主要的危害是消化不良。增生性肠病引起大猪消化不良,粪便中有大量玉米碴,不是玉米碴变硬,而是由于增生性肠病导致猪的消化率下降了。
危害及潜在危害非常大。消化率降低,会浪费很多饲料,影响经济效益。潜在危害是猪场一旦得病,猪肠道损害不可恢复性,肠道变硬以后,就不会恢复变软。
猪群不整齐,造成僵猪,效益低下。
病原菌主要侵害回肠粘膜,使回肠内层粘膜增厚。首先感染的部位是回肠隐窝细胞,感染了细菌的上皮细胞不能成熟,并持续进行有丝分裂,高度增生,即形成猪增生性肠病。
肠道粘膜增生变厚后,肠道绒毛的表面积会变小,影响吸收功能,解剖看到回肠变硬,放到地上可以立起来。
在细胞增生的基础上,由于机体的代偿和修复作用,使病变重叠发生。随着表面纤维化反应的延伸及纵深发展,炎性变化范围凝结成坏死,构成坏死性肠炎病变。以上这些肠粘膜的病变阻碍了营养吸收,导致体重减轻,饲料转化率下降。
流行情况:
前几年南方多一点,泔水猪常发、用脏水冲圈猪场常发、猪舍潮湿常发。近期从南到北迅速扩散。辽宁、吉林都有很多发生。主要原因是饲养过程中粪料循环,猪场没有料槽,猪群采食时接触粪便。
解剖症状:
回肠增生、变厚、变硬—像“橡胶管”。
回肠粘膜溃疡、附有纤维素样物(与仔猪副伤寒区别开)
肠腔内有凝固或未凝固血液(与血痢区别开)
腹膜炎,由于回肠肠道增生变厚,肠道变脆,蠕动时会造成肠管破裂,形成腹膜炎。增生性肠病后期就是腹膜炎比较多。
病猪腹泻,肛门周围污染粪便,后躯始终有粪便。
水泥样稀便,内有很多未消化饲料成分。
一个猪场在肥猪阶段,如果有几头猪总是腹泻,生长缓慢,身上发白,主要就是增生性肠病。
临床表现型:
1)急性型
该型较少见,可发生于4月龄~12月龄的成年猪。表现为突然血色水样腹泻,病程稍长时,排黑色柏油样稀粪,并可发生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皮肤苍白,精神沉郁。有些突然死亡的猪仅见皮肤苍白而粪便正常。严重者发病率高达40%。
2)慢性型
该型最常见,多发生于6月龄~12月龄的生长猪。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间隙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或呈糊状成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玉米碴颗粒。患猪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如症状较轻及无继发感染,有的猪在发病4周~6周后可康复。但有的猪则成为僵猪而被淘汰。
3)亚临床型(隐形型)
感染猪虽有病原体存在,但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而不引起人们的成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术什么时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