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EN)是胃肠道功能存在而又不能经口摄入营养时采取的一种喂养方式,且因其应用方法灵活、监护简便、安全经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EN在应用过程可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腹泻较为常见,发病率在11.3%-66.1%。腹泻会导致EN中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进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diarrhea

腹泻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而对于危重症患者,有的专家建议将腹泻定义为排便次数增多(≥3次/天),排便量增加(g/d),糊状或水样状大便(参考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第5-7类),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diarrhea

腹泻的原因

///////年龄因素

研究发现超过65岁,腹泻频率会增多,而且年龄每增加1岁,腹泻发生率提高1.6%。

///////低血清清蛋白

肠内营养病人大部分存在营养不良或高代谢状态,通常伴有血浆白蛋白降低,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因肠粘膜水肿可导致腹泻。

///////乳糖不耐受

于年龄的增长或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的应用,体内乳糖酶的分泌减少、活性降低,使营养液中大量未水解的乳糖进入肠腔,造成肠腔内渗透压骤然增高而引起腹泻。

///////糖尿病广谱抗菌药物

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十二指肠肠壁的显著增厚、管腔变窄,其病理改变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和葡萄糖的调节不良所致的透明质酸酶积聚引起,其结果是营养物、水电解质的吸收不良。

广谱抗菌药物:抗生素可以通过改变肠道正常菌群,导致有毒细菌过度增长,从而引起腹泻。联合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间长均是导致病人肠内营养腹泻的危险因素,两种及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会极大地增加腹泻的发生率。

///////感染因素

感染是诱发腹泻的独立因素。研究证明了感染对病人腹泻的作用,它影响着腹泻的持续时间和发生率。一般来说,感染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而难辨梭状杆菌是最常见的腹泻原因,其比例能达到17%。

///////营养液的因素

#1

营养液脂肪含量:营养液中脂肪含量相差较大,当脂肪含量20%,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加。过量脂肪酸能诱发有机物和电解质的吸收降低,造成渗透性腹泻。

#2

营养液渗透压:一般营养液的渗透压为mOsm/L-mOsm/L,超过mOsm/L的高渗营养液可引起渗透性腹泻。高渗液进入肠腔后,肠粘膜吸收水分障碍,反向肠腔内分泌水分而引起腹泻,如水样便。

#3

营养液膳食纤维的种类及含量:膳食纤维分为不可溶膳食纤维和可溶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的特性;当不可溶膳食纤维含量过高时,肠道功能亢进,可导致腹泻。可溶性膳食纤维则相反,是最重要的止泻剂。

#4

营养液温度:营养液输注时应维持在37-40度,当温度低于室温时易发生腹泻,尤其是体弱的老年人。低温保存的营养液应该提前置于室温,等温度达到室温方可输注,必要时,使用加温设备。

///////喂养量

适当的肠内营养并无致腹泻作用,只有在肠内营养量超过目标能量值的60%才能成为腹泻的危险因素。大量营养液进入肠腔,刺激肠蠕动加快,食糜停留在肠道时间过短,未充分吸收导致腹泻。

///////输注方式

肠内营养液输注过快、一次输注的量过多等都会造成腹泻。这是因为患者常常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变,肠道处于低灌注状态。肠内营养液渗透压过高,短期内快速输入大量肠内营养液,肠道吸收大量细胞外液,易产生腹泻。此外,营养泵的使用,使腹泻的发病率从30%降到了2.3%。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肠内营养病人也可增加腹泻的发生,这可能与机械通气可阻碍胃肠道血液回流和胆汁排泄,并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关。

///////患者肠内营养时间

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腹泻。研究显示,腹泻和住院时间>21d有关,当肠内营养持续时间超过11d时,腹泻的发生率提高4倍。

肠内营养腹泻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包含病人自身因素、营养液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因此,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患者腹泻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或避免腹泻的发生,使肠内营养得以持续进行,直至患者康复。

声明一下,本平台是资源交流学习平台,资源来源于网络搜索,仅仅提供医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参与任何视频售卖行为,只为学习,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家如果下载学习,请学习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