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又到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下,医院脾胃风湿病科、医院相关要求,持续抓好疫情防控,有序开展冬病夏治诊疗准备工作。

▲贴敷现场(资料图片)

脾胃风湿病科主任马保华介绍,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此时间人体阳气最旺,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该科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治未病”的理念,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的“三伏贴”,一是治疗慢性胃痛、慢性腹泻等遇冷时易加重的胃肠疾病,其临床多表现为胃脘冷痛、腹部畏寒、遇冷腹泻、大便稀溏等,均是阳气虚弱、脾胃虚寒的典型表现;二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类具有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特点的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此时“冬病夏治”,有事半功倍之效。

马主任介绍,脾胃病与饮食、天气、情志等密切相关。脾胃虚寒者接受“冬病夏治”治疗后还需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宜吃过多冰冷食物,情志方面少思虑,避免烦躁情绪,可以选择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拥有更加阳光的心态。

针灸科鄢燕主任提醒,为避免群众在室内聚集,保障贴敷安全,贴敷均在室外完成。该科也将组织医务人员,严格实行“一人一贴一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潘斌斌)

在疫情防控常态管理下

冬病夏治三伏贴敷病种范围:

针对儿童的小儿咳喘、小儿鼻炎、小儿体虚反复感冒、咽炎、小儿腹泻;

针对成人的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

慢性腹泻、风湿疼痛、体虚易感冒、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甲减、慢性皮肤病、冻疮、湿疹、过敏性眼病、反复发作性葡萄膜炎、角膜炎、肿瘤手术放化疗后体虚、贫血等;

针对女性的产后身痛、经期不适、宫寒等。

医院年冬病夏治时间:

头伏7月16日——7月25日

二伏7月26日——8月14日

三伏8月15日——8月24日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丁志红

编辑:高闯

审稿:康健李丽

“中医指导科学养生”

识别下图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