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说,中医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那么到底是什么是阳气,又该如何养呢?
医上讲脾分为脾阴和脾阳,胃分为胃阴和胃阳,脾胃虚寒是指脾胃受到寒气的影响导致的阴阳失衡,阳气不足之后,表现出的就是脾胃虚寒。很多人都对脾胃虚寒有所耳闻,但是并不知道人体如果出现脾胃虚寒之后的表现,因此也不能够进行自检。那么脾胃虚寒究竟会有什么表现呢,中医内科医生教你辨别脾胃虚寒常见的5个症状,并教你如何缓解脾胃虚寒!
第一个:腹部会有冷痛感
医生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将我们的脾胃比喻成以前做饭常见的那种柴火灶,柴火灶在做饭的时候,灶头一定要烧的很暖,火要旺,这样才能将灶上的锅烧热,才能煮熟饭。而脾胃虚寒的人就好比一个冷灶头,即使添了很多的柴,也没有火力,缺少热能,那么灶上的饭又怎么能煮的熟呢?所以脾胃虚寒的人腹部会经常传出冷痛感,所以也就偏爱吃热乎的东西来暖胃。如果天气变冷,或者吃了一些生冷的食物,就会感觉腹部的冷痛感增加,胃部不适。
第二个:常年腹胀,饱腹感来得特别快
医生解释,由于脾的阳气不足,食物到达胃部之后,并不能够及时的腐熟消化掉,并没有充分的消化就匆忙地进入肠道,在肠道中依然没有足够的脾阳气,也不能彻底的消化食物。所以经常吃一点就感觉很饱胀,而且由于消化不良,也会导致大便不成形,并且在大便中还会有一些未被消化掉的原始的食物残渣,就如同正常人食用金针菇之后的状态。
第三个:女性会出现白带清晰且量多
医生表示,在所有的脾胃虚寒的患者中,女性的占比将近7成。在中医上讲,女性本身就属阴,阳气差,所以生活中就很容易出现脾胃虚寒的问题。当女性出现脾胃虚寒之后,就会出现白带清晰且量多的问题。所以值得注意的是,白带的问题有些时候并不是因为妇科炎症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脾胃虚寒导致的。
自测你是否丢了阳气
如果以上问题有一个回答是“是”,就可能是阳虚体质,可通过以下6个常见症状进一步判断:
1、畏寒怕冷,抵抗力差
这是阳虚主要症状。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就会畏寒怕风、怕冷,手脚冰凉,对季节转换特别敏感,稍不注意就着凉感冒。
2、气色较差,精神欠佳
没有感觉到自己生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红润。女性阳虚,面色往往发白、缺乏血色,且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月经不调;男性表现为腰部酸痛、精稀早泄等。
3、食欲不畅,容易腹泻
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泻,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劳累或受寒后就开始拉肚子,尤其以晨起腹泻多见,甚至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就无法很好地消化,从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4、容易外感,鼻炎反复
鼻炎不只是鼻子的问题,也不只是呼吸系统的问题,而是免疫力下降、正气不足在鼻部的体现。鼻炎患者多在秋冬季或春季发作,一般会在晨起时加重,根本原因就是阳气不足,常表现为鼻流清涕。《黄帝内经》中专门论述“肺寒”之病理过程可以引申于此,所谓“肺寒饮冷则伤肺”,这是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核心所在。
5、容易疲劳,多汗多尿
稍微一活动,哪怕上三层楼就会感觉心慌、气短,还特别容易出汗,夜尿频繁。
6、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此外,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5个坏习惯损伤阳气
1、常吃生冷
寒凉的东西喜欢喝凉茶、冷饮,不管体质状况如何,有些人甚至一年四季都服用苦寒清热的凉茶,这样有损身体脏腑阳气,造成阳虚。
2、爱吹空调
冷气单位、商场、家里都有空调,人几乎一整天都待在空调环境中,阴寒之气频频侵入,加之平时缺乏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出汗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就损伤阳气。
3、休息不足
养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如果经常熬夜看球赛、打牌、唱歌、玩游戏等,一烦劳阳气就不能归位,慢慢耗散。
4、缺乏运动
长期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不见阳光,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
5、滥用抗生素
从中医性味去分析,抗生素属于苦寒性质,容易攻伐阳气,致阳气不足,体质就变得虚弱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