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军

主任医师,教授,龙江名医。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大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腹腔镜分会胃肠组副组长、黑龙江省医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专科分会快速康复外科学组委员。

大肠癌的警

大肠癌的警告??

01

大便习惯或形状改变

02

肛门下坠感

03

脓血便等

36岁的青年张某是佳木斯市人,在当地的事业单位工作,工作之余,喜欢和朋友去烧烤店吃点儿烧烤、喝点儿酒,生活安稳惬意。三个月前无意中发现排便带有鲜红色血液,并且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得扁细,时而伴有下腹部疼痛,张某未在意,以为是痔疮,自己用一些治疗痔疮药物,未见好转,近一个月来自觉周身无力,且体重明显减轻,便血量也较以前增加,医院行肠镜检查,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把全家人吓了一跳,在直肠里查出一个肿瘤,肿瘤较大,几乎堵塞了肠腔,病理活检证实为癌变,由于患者发现较晚,而且距离肛门较近,不得不做肛门切除和结肠永久造瘘(改道)。

由于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没有症状,病魔只是在我们体内偷偷地生长,让我们无法早期感知,一旦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已经进入中晚期,所以预防大肠癌及早期发现大肠癌,提高其疗效至关重要。

一、

早诊早治大肠癌

早期大肠癌如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并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甚至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肿瘤,无论用何种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也只有50%左右,因此,如何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是直接关系到大肠癌诊治水平的关键一步。其主要诊断方法有:

★大便隐血试验

★直肠指检

★内镜检查

★钡灌肠检查

★另外,还有CT、B超、超声结肠镜检查都对大肠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二、

预防大肠癌从饮食做起

1.少吃或不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

2、植物油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

3、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4、适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

5、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5克以上。

6、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海藻类等。

7、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

8、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9、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

10、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三、

大肠癌预防胜于治疗。

1.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纤维饮食(如谷类)和高叶酸饮食(如蔬菜和水果)被认为可能会减少大肠肿瘤发病的危险。

2.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主要是大肠腺瘤。绝大多数的大肠癌从良性腺瘤发展而来,从腺瘤发展到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5-15年,而良性腺瘤经过合适的处理如肠镜切除后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因此也就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3.重视健康体检,不要抗拒肠镜检查。

对于年纪较大的人群,提倡定期全身健康体检;如果出现肠道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或便血,医院看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必要时作肠镜检查,切不可抱有麻痹饶幸心理,以为便血都是由于痔疮引起。对于害怕肠镜检查者,应消除恐惧心理,或者可以选择无痛肠镜检查。

4.大肠癌高危人群应重视大肠癌的筛查。

一般认为具备以下之一即为高危人群:

(1)30~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频数、粘液便及腹痛者)。

(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3)有大肠癌病史者。

(4)有大肠癌癌前病变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血吸虫病者。

(5)有大肠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及遗传性结肠病者。

(6)有盆腔放疗史者。

对于40岁以上人群,具有下述4项中1项者即可作为结肠镜定期筛查的高危对象!

(1)免疫法粪隐血试验(FOBT)阳性。

(2)1级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

(3)既往有癌症史或肠息肉病史。

(4)具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和精神刺激史。

陈福军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一

出诊地点:门诊楼三楼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