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精术
继承
创新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病因
急性腹泻
1、细菌感染: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
2、病毒感染: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4、喜食生冷食物,常饮冰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5、消化不良,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泻。、
6、着凉: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
1、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4、小肠吸收不良: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中医对于腹泻病因的认识:1,感受外邪,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腹泻,其中以湿邪最为常见。2,饮食所伤,误食不洁之物,脾胃受伤,或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肥甘辛辣,湿热内蕴,或生冷生硬,寒气伤中,脾胃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生腹泻。3,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致脾失运化而腹泻。4,病后体虚,久病失治,脾胃受损,日久伤肾,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水谷不化,遂成腹泻。
治疗
(一)暴泻,急性腹泻
1,寒湿内盛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外感风寒,恶寒头痛,舌苔白腻,脉濡缓。代表方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或者香薷饮加减,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穴。
2,湿热伤中证泄泻腹痛,急迫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代表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清热燥湿,分利止泻。穴位可以选足三里,内庭穴,阴陵泉泻热除湿。
3,食滞胃肠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泄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代表方可选保和丸加减消食导滞,和中止泻,穴位可选中脘穴,足三里,承山穴消食化积。
(二)久泻,慢性腹泻
1,脾胃虚弱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代表方可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穴位可选中脘穴,足三里穴,气海穴,关元穴,可用温针。
2,肾阳虚衰证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代表方可选四神丸加减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穴位可选命门穴,气海穴,关元穴,天枢穴针刺艾灸温肾补阳。
3,肝气乘脾证腹泻肠鸣,腹痛攻窜,矢气频作,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发,腹痛攻窜。代表方可选痛泻要方加减抑肝扶脾,穴位可选行间,太冲,足三里,中脘穴。西医对于腹泻的治疗,分为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分别给予抗炎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最为常用的药物是氟哌酸(诺氟沙星胶囊),针对的是细菌性腹泻。常用的中成药黄连素(盐酸小檗碱片)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使用于多种腹泻,包括水土不服所造成的腹泻;蒙脱石散适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急慢性腹泻。
预防调护
1,起居有常,注意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心志,慎防风寒湿热侵袭。
2,饮食有节,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可使用一些对消化吸收有帮助的食物,如山楂、山药、莲子等。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禁食难消化食物。
3,急性泄泻病人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热炙煿、肥甘厚味、荤腥油腻食物;若腹泻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汤、饭汤、米粥以养胃气。若虚寒腹泻,可予姜汤饮用,以振奋脾阳,调和胃气。
END
供稿
刘增
厚德精术继承创新
长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