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细菌性痢疾”可不是简单的拉肚子,严重起来简直让人怀疑人生
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痢疾发病急,患儿症状重,而慢性痢疾病程超过两个月,常因营养不良引起。小儿痢疾的潜伏期从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频繁,每天约大便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患儿有恶心、呕吐和阵发性腹痛症状。压迫患儿腹部会有痛感。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患儿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由于其病症不明显,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小儿慢性痢疾的症状,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02
痢疾是肠道病症,幼儿感染痢疾后,家长要特别注意幼儿的饮食调理
小儿肠胃功能较差,当患上痢疾后肠道功能受损严重,此时更加需要注重饮食调理。痢疾患儿的饮食应易消化、少刺激,家长还需要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和营养。若孩子患急性痢疾,病发期家长应给予患儿流质食物,每2-3小时吃一次,宜选用米汤、藕粉、马蹄粉、蛋汤、菜汤及含大量维生素C的鲜果汁等食物。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者,可饮一些盐开水或食盐苏打水饮料(食盐与苏打的比例为2:1),或加点糖,随时饮用,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若病情严重或呕吐剧烈,应给予适当静脉补液。到了好转期,患儿大便次数减少,粪便中已无脓血,可采用无渣少油和富于营养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细面条等,烤面包、馒头、蛋糕、炒糊米汤、瘦肉汤和浓茶等对腹泻有收敛作用。酸牛奶不仅营养丰富,且因其含乳酸,能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生长和收敛伤口,故可食用。此时,甜食、豆类或豆制品、牛奶、汽水等仍应避免进食。恢复期的患儿,大便次数和性质已接近正常,饮食上宜选用少油少渣软饭菜,如鸡蛋、嫩瘦肉、面条、肉粥和含纤维素少的蔬菜等,也宜吃生苹果泥,因苹果含有果胶,具有解毒、杀菌和止血的作用。家长需要注意,尽管需要为痢疾患儿补充营养,但一些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等,痢疾患儿消化功能减弱无法消化这些食物,进食后只会加重病情。因此,这类食物在恢复期前不能给孩子吃。相关阅读
·登革热防控知识有奖问答活动明日开启!速来预习!
·新加坡登革热病例超1.5万!罪魁祸首就在身边!千万当心它
·一只蚊子的自我修养
·7月份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