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夏风漫画◎8岁编辑◎云少
现在的人们,都比较讲究养生,不再一味地讲究吃得好,而是讲究要吃得健康,吃饭时往往都会选择吃些清淡的,而不是一定要大鱼大肉了。对于平时没什么应酬的,吃得清淡些倒不是什么难事,而对于“身不由己”的人来说,吃得多了,就要看自己的消化功能是否给力了,顶得住的,就没多大影响,而对于扛不住的人来说,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负担,时间久了,还会引起其他的问题,如果是脾胃虚弱,请点文章最下面的链接;如果是慢性胆囊炎,吃得油腻不消化,那么不要走,滑动你的小手,接着看下去。
慢性胆囊炎多表现为右上腹部或心窝部隐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进食油腻食物或高脂肪食物后有恶心,偶有呕吐。在中医中,急慢性胆囊炎出现胁痛的临床表现时,会按中医胁痛进行治疗。胁痛的病因有很多,如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这些因素或致肝气郁结,肝气失于条达;或致湿热内蕴,肝失疏泄;或致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最终导致胁痛的发生。
对于慢性胆囊炎而言,多是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发为胁痛。对于这种情况,在相应部位拔罐可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进而缓解慢性的疼痛。拔罐要选取以下穴位:
胆俞
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肝俞
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脾俞
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各背俞穴可调理相应脏腑气机,作用明显,而且也有很好补益作用,日常保健也可以选用。
胆囊穴
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阳陵泉穴直下2寸)。为经外奇穴,治疗作用如其名,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等。
操作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位,将大小适中的罐吸拔在肝俞、胆俞、脾俞。后背拔罐结束后,再于胆囊穴处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视频操作演示为了让大家对操作的方法更加清楚,我们录制了具体的操作手法视频,视频时长2分59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除了应用拔罐,还可以用针刺、眼针、艾灸配合耳穴来治疗胆囊炎。其中针灸的疗效很好,是治疗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性疼痛的首选方法,可以避免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带来的潜在危险。但是对于急症患者,还是要用外科治疗,以免延误治疗。但是考虑针刺要求相关基础相对较高,不适合非医学专业的朋友操作,所以,下面我们还是给大家介绍一则用艾灸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
经验分享
取穴:肝俞、胆俞;胆囊穴、足三里、阳陵泉;丘墟、太冲。胆囊穴、足三里、阳陵泉艾灸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丘墟、太冲有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之作用。艾条距穴位约3厘米,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
胆囊炎在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蔬菜等。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大量饮水(~毫升),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在饮食规律方面,易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
*选自《黑龙江医药科学》年6月,郑金艳,郑金凤。
*《黑龙江医药科学》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主管、佳木斯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文章应具有理论研究价值或临床指导意义,旨在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的医药学学术水平。
相关文章链接
《脾胃虚弱胃脘痛,可以用拔罐调理!》
《脾气虚、消化不良的艾灸疗法》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