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有句俗话叫“好汉架不住三泡稀”,这话是话糙理不糙。别管多强壮的人,拉上几次肚子就都要手软脚软。拉肚子,也就是腹泻,在中医上称为“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大便的病证。

如果是一个不到百天的婴儿换上了腹泻,并且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让孩子尽快康复,父母是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可就是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苦恼之中。医院通过中医良方+西医诊疗检查的方法,恢复婴儿健康,让一家人的生活重回正轨。

这位宝宝,在她的病例上有这样的记录,“腹泻1月,发热3天”。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腹泻,每日近20余次,水样便。医院,查:血常规+CRP;大便常规+潜血;腹部B超:腹部肠管及淋巴结未见异常。

医院就诊时,医护人员采用西医抗感染、静脉营养、免疫支持、益生菌等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十几天时间里,婴儿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仍反复腹泻并出现发热的情况,体温最高时38.3℃,时刻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

为此,孩子父母提出了转院,随即转院至医院入院治疗。入院时,中医院医护人员对婴儿进行了详细的体查,发现婴儿精神反应差,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淡白,指纹淡红,显于气关。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眼窝凹陷,囟门凹陷,哭时无泪,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活跃。经中医诊断为小儿泄泻(脾虚气弱证)。

针对于婴儿的症状和之前诊疗的结果,医院夏立红副主任医师立即组织科室讨论分析病情:(1)患儿脱水严重,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影响身体散热,入院时出现脱水热;(2)入院时月龄3月,医院治疗13天,症状未见改善,常规治疗无效;(3)患儿已于外院禁食10余天,胃肠道功能极差;(4)患儿年龄小,体重低,症状极重,随时有发生休克、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风险。

经过综合评估,果断决定及时为患儿采用西医技术行补液、静脉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患儿舌苔、小儿指纹,予中药七味白术散加减口服,健脾益气养阴,温肾固涩止泻。

住院期间,医院的医护人员,遵循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婴儿期的生理病理特点,不拘泥于现有症状,大胆经口喂养,从少量奶粉加母乳,循序渐进,根据患儿病情适时调整中药处方,并且在西医无法有效进行治疗,仅仅是补液等对症治疗的情况下,结合中医特色治疗(止泻散外敷神阙穴+小儿推拿),悉心指导喂养,直到完全经口喂养到纯母乳,胃肠功能逐渐恢复,直至痊愈。

通过中医的治疗,患儿体温渐趋平稳,腹泻逐渐好转,大便逐渐恢复正常,治疗13天后,治愈出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