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便稀或不成形,粪便含水量大于85%,每日排便量超过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在2~3周之内,可分为水样泻和痢疾样泻。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为慢性腹泻。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血液,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粪便不成形,可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中可见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肠易激综合征和肠结核常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现象。腹泻根据病因可分为:1.渗透性腹泻:由于摄入难吸收物导致消化吸收不良,禁食48h后,腹泻会减轻或停止,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肠腔渗透压超过了血浆渗透压。2.分泌性腹泻:由于细菌的肠毒素、神经体液因子、炎性介质、去污剂及通便药而导致的腹泻。每日粪便量超过1L,水样便,无脓血,禁食48h后腹泻继续存在,粪便的pH多为中性或碱性。3.渗出性腹泻:由于感染性如细菌、病毒等,非感染性如营养不良,炎性肠病引起的腹泻。含有渗出液和血。腹泻、全身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肠道受损的程度。4.胃肠动力失调腹泻:某些药物、促动力性激素、胃肠手术和肠神经病变引起。粪便没有渗出物,常伴有肠鸣音亢进,腹痛可有可无。饮食营养原则:1.急性期腹泻:排便次数多,常伴有呕吐,暂时禁食,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严重者先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呕吐停止后进食流食,少量多餐。2.好转期:大便次数减少,给予全流食,逐渐过渡到少渣半流。3.恢复期:给予低脂少渣软饭,食物温度不宜过冷。4.慢性腹泻常存在营养不良,补充营养应循序渐进,以适应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总原则是高蛋白、高能量、少渣、低脂肪饮食,可采用中链脂肪代替部分长链脂肪。5.谷氨酰胺是肠粘膜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对弥漫性肠粘膜受损可适量补充。6.若是由于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建议禁食含乳糖的食物如奶制品,另外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时,也要识别是否含有乳糖。慢性腹泻患者饮食应注意:少食用含膳食纤维高和产气多的蔬菜、水果和粗粮,如芹菜、菠菜、萝卜和豆类等。另外,少食用油炸食品和刺激性食品。若患者消瘦,可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补充。对于慢性腹泻患者可以给予富含益生元或益生菌的酸奶或药物制剂,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及菌群失调。主讲:马纪飞

编辑:王佳珂

编审:邓莹沛

医院营养科

医院营养科,在科主任领导下,专业技术人员7人,现开展住院营养支持治疗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

住院部营养支持工作有营养筛查,营养会诊,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宣教,居家营养治疗。肠内营养配制室成立于年,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病程制定个体化、合理化营养治疗方案,可配制20余种肠内营养制剂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营养咨询门诊,成立于年9月,现与产科、生殖中心合作开展有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体重管理特色门诊服务;并开展慢性疾病、疾病恢复期、亚健康等人群营养咨询;提供人体成分测量、握力等肌肉储备情况评价、营养素摄入情况评价、血液营养指标评价等综合临床营养评价,制定个体化营养饮食建议及营养素补充建议。

有下列情况,建议您进行营养门诊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厌食,经常感觉身体虚弱、疲惫无力亚健康状态

2.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肾病·、贫血、水肿,癫痫、苯丙尿酮症、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3.外科术后、肿瘤放化疗期间及康复期营养不良

4.慢性腹泻、便秘

5.备孕,妊娠期(妊娠期糖尿病)、哺乳期

6.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营养问题

门诊时间:

下午:星期一、三、四、五(14:30-17:30)

上午:星期二(8:00-12:00)

联系

-

联系人:邓莹沛,李高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