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秋分的到来

全国各地的气温都经历了一轮“满30减15”的“特惠”

许多“蓄势待发”了一整个夏天的疾病悄然来袭

腹泻,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秋季高发疾病

▽▽

腹泻的体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

便便如即将开闸的水伴着泥沙一样来势汹汹,从肠道内捣鼓奔腾着一路到达肛门,几乎就要叫嚣着冲破“禁闭”而“一泻千里”……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会拿出跟人赛跑的劲头,狂奔着着急到达厕所,我们也将这称为“拉肚子”。当我们一天之内要这样拿出百米赛跑的速度奔跑3次及以上时,就基本可以认定,我们吃坏了肚子,腹泻了。腹泻时,我们排出的大便与平时不同,往往呈水样稀薄,有时还会带有黏液或脓血,多看两眼,可能还会在里面惊觉昨天刚吃完的金针菇……

咳,说了这么多,开始正经科普了!

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区分急、慢性腹泻的主要依据是病程长短和有无基础的肠道疾病。

急性腹泻最多不超过3个星期,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当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毒素污染,再经人体食用时,便会表现出非炎症性水泄。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也是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慢性腹泻的病程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腹泻复杂很多,在诊断和治疗上也有一定困难。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小肠吸收不良等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的疾病均可导致长期腹泻。

前段时间微博热搜上挂了几天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辞去首相一职”,据说就是因为安倍得了溃疡性结肠炎几十年,每天上厕所几十次,身体虚弱,精神上也疲乏不堪,甚至会影响到一些重要大事的决断。

腹泻有哪些病因?

腹泻时,呕吐、发热、腹痛、腹胀、血便等症状也常常一起出现。腹泻结合患者病史、体征、症状等表现,可以进一步推测腹泻的病因↓↓↓

若24小时排便次数在10次以上,甚至达数十次的急性腹泻,常见于急性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若在清晨或餐后发生腹泻,常见于肠道激惹综合征;

若病史超过2年者,则结肠癌引起的可能性就较小;

若病史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常见于功能性腹泻、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病等;

若腹泻时无里急后重症状,粪便色淡、量多、水样、多泡沫或油腻状、恶臭,无肉眼可见的血和脓,但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伴脐周围或局限于右下腹部间歇性绞痛,肠鸣音亢进,这种腹泻病变位于小肠。

腹泻的治疗比较明确,就是查出病因对因治疗。常采取的治疗措施为用药治疗,如口服补水盐治疗和锌片治疗。需注意的是,选择药物时,应避免成瘾性药物,必须使用时也只能暂时使用。

日常如何预防腹泻

无肠道基础性疾病的腹泻患者,需做好以下几件事,以预防腹泻:

1.定期清洁厨房用具、餐具、冰箱;

2.加工食物的刀具和餐具要生熟分开;

3.少吃油腻、生冷、辛辣食物,隔夜食物尽量不吃,必须吃时也要煮熟煮透,避免细菌感染;

4.避免滥用“排毒”、“养颜”等含有泻剂成分的药物和保健品;

5.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注意休息,加强锻炼。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