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小儿慢性腹泻的症状是什么,表现为脱水、血水样便、精神萎靡和体温升高。
小儿慢性腹泻的症状是什么:
症状一:脱水。
如果小儿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
症状二:血水样便。
患儿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儿腹泻5次左右。孩子腹泻时,如果便中带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每次便量较少,却坐在便盆不愿起来,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肠弯曲性腹泻或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应立即就医。
症状三:精神萎靡
一般轻症腹泻的患儿,是不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的,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症状四:体温升高
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且大多是中度发烧(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
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有些病原体引起的腹泻不发烧,甚至还略低于正常体温。需要警惕的是,腹泻时或早于腹泻出现的高烧(39℃以上),这是细菌毒素中毒的症状表现,要及时就诊。
小儿推拿护理:
1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操作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2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3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操作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4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操作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作圆圈运动。
5揉脐:脐即肚脐,操作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6摩腹:腹指小儿腹部,操作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作圆周运动。
7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操作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作按揉。
8捏脊疗法: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操作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作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作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饮食疗法:
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