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bdfyy/

年底应酬跑趴,聚餐一摊接一摊,却是大肠激躁症的高峰期!有此困扰的人,经常腹泻,有时还会偶尔腹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过,有的人却担心,令人束手无策的大肠激躁症,会不会也是大肠癌的警告呢?两者症状有何差异呢?有大肠激躁症的人,饮食应该怎么吃,才不会加重症状?来听听看医生怎么说。

大肠激躁症典型症状:腹泻及腹痛,诊断先排除发炎性肠道疾病

一般传统认为,肠激躁症的原因与肠胃道蠕动、脏器过度敏感有关,但是,许多研究也发现,身体发炎反应、细菌的过度生长、食物敏感性和基因遗传,以及心理因素等,可能对大肠激躁症产生影响。

大肠激躁症(简称IBS)并非单一特定疾病的名称,而是以慢性反复发作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台湾的盛行率约17.5%至22.1%之间。大肠激躁症典型的症状即腹泻及腹痛,但是,这些症状也常与其他肠道疾病混淆,所以诊断要先排除发炎性肠道疾病的可能,包括:溃疡性大肠炎和克隆氏症。一旦排除后,才能对症治疗。

诊断大肠激躁症:罗马IV标准+布里斯托粪便分类法

有关诊断大肠激躁症,最常使用的是“罗马IV标准”(RomeIVcriteria),条件包括:过去3个月有反复性腹痛,平均每周至少发作1次。且疼痛型态伴随以下至少2点:

腹痛或腹部不适,且排便后症状可以改善。排便次数改变。大便形态的改变。▲大肠激躁症(简称IBS)并非单一特定疾病的名称,而是以慢性反复发作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至于,目前大便型态的判定,常用的方法为“布里斯托粪便分类法”(Bristolstoolformscale,简称BSFS)。此外,大肠激躁症可以再依据“布里斯托粪便分类法”,细分为以下4种亚型:

便秘型:排便型态改变,且通常是以便秘为主(BSFSType12)。腹泻型:排便型态改变,且通常是以腹泻为主(BSFStype67)。混和型:症状同时包含便秘和腹泻,两者各占约25%以上的比例)。未分类型:无法分类到以上3种类型者。由于大肠激躁症是功能性疾病,因此其诊断必须要先排除药物引起的症状或器质性疾病。建议症状发作初期务必寻求医生协助,以确立诊断。若有以下“7大危险征兆”,则更可能为器质性疾病,而非肠躁症。发作年纪超过50岁。粪便带有血丝、鲜血或是血块。半夜睡梦中突然腹痛或腹泻。疼痛严重度有逐渐加重或变频繁。伴随体重减轻。伴随有贫血,发炎指数上升,或粪便发炎指数上升等。家族史有发炎性肠癌,或是肠胃道癌症。

大肠激躁症会是大肠癌的警告吗?

小心血便、体重减轻、胃口变差等信号

大肠激躁症会不会也是大肠癌的警讯呢?基本上这两种疾病的致病机转不一样,台湾卫福部乐生疗养院肝胆肠胃科赵珂汉医生表示,大肠直肠癌初期多半没有明显症状,仅有轻微腹痛、腹胀等现象。随着疾病进展可能会产生腹泻、排便习惯明显改变、体重减轻、贫血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进展到肠阻塞,需要紧急手术处理。尽管,大肠激躁症本身不会变成大肠癌,可以透过用药及生活作息调整缓解症状,但是,仍然必须注意是否出现血便、体重减轻、胃口变差等危险信号。

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晚期发现预后差。建议民众配合台湾“国健署”的大肠癌筛检计划,只要年满50-74岁的民众,每2年提供1次免费的“定量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此外,高风险族群例如:有肠道瘜肉者、发炎性肠炎者,或有大肠癌家族病史者,建议至肠胃专科医生门诊询问筛检计划。此外,若已经合并上述“7大危险征兆”者,建议与医生讨论是否直接做

▲预防肠躁症发作:减少食用“FODMAP饮食”,例如牛奶,可有效改善症状。

预防肠躁症发作:减少食用“FODMAP饮食”,可有效改善症状

赵珂汉医生表示,肠躁症的发病机转目前认为是多重因素引起,诸如饮食作息不正常、生理、心理因素、生活压力等。预防肠躁症发作,平时饮食方面建议以均衡饮食,以及适量的高纤蔬果为主。若以便秘为主的肠躁症患者,则建议多摄取高纤蔬果及足够的水份。另外,根据海外研究指出,若能减少食用“FODMAP饮食”,能有效改善约7成病人的症状。

FODMAP英文全名为Fermentable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AndPolyols,翻译成中文是“可发酵性的寡糖、双糖、单糖以及多元醇”。主要包含以下几类食物:

寡糖类:如小麦、裸麦、大麦、韭葱、红葱头、葱白、大蒜、豆类等。双糖类:如牛奶、奶粉、优酪乳、卡士达、冰淇淋等乳制品。单糖类:如蜂蜜、芒果、西瓜、苹果、梨子、无花果、玉米糖浆等。多元醇类:如苹果、梨、油桃、李子、白花菜等。

但是,因为这些食物种类繁多,若完全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营养不良,医院与医生及营养师讨论后,再行决定后续饮食计划。另外,有肠躁症的人,太辣、太油的食物或浓茶、咖啡、酒等食物也须避免。

运动可改善肠躁症的症状,适合每周分钟中等强度活动

除了饮食要注意,大肠激躁症患者可以靠运动改善吗?赵珂汉医生提醒肠躁症患者,除了心情要保持轻松、饮食均衡、作息正常等,也可借由增加运动的频率来改善肠躁症的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18-64岁的成年人,每周至少完成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诸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或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跑、爬山、重量训练等。根据海外研究指出,增加运动的患者,可比维持原运动量的患者增加20%肠躁症症状缓解率。

更多阅读点这里肠胃炎腹泻虚脱无力?喝对运动饮料才有帮助喝仙草茶解热降血压?错误体质小心喝了会腹泻肥胖、腹泻、便秘都是它害的…中医:玫瑰山楂消脂、鲜鱼汤止泻戳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