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高发,目前治疗腹泻的药品较多,包括抗生素、肠黏膜保护药、收敛止泻药、微生态制剂等。腹泻的病因复杂,尤其是慢性腹泻并不一定是肠道疾病引起的,一定要对症选药。请看李红珠发表在《新保健》杂志上的《夏季腹泻用药需谨慎》。
夏季腹泻用药需谨慎
李红珠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潮湿,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外界条件。睡眠质量降低、人体抵抗力下降,不洁饮食等原因,均可造成夏季腹泻的高发。目前治疗腹泻的药品较多,包括抗生素、肠黏膜保护药、收敛止泻药、微生态制剂等。腹泻的病因复杂,尤其是慢性腹泻并不一定是肠道疾病引起的,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前需查明病因,选择最适合的药品,做到有的放矢。
1腹泻病因多自疗需谨慎
夏季腹泻起病多急骤,常见原因为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两大类。感染性因素包括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感染性因素所引起的腹泻往往大便次数增多,常伴发热和腹痛,粪便常带有脓血;非感染性因素包括暴饮暴食、饮食过于生冷油腻、腹部受凉、消化不良等,腹泻特点为粪便呈水样,排泄量大,较少伴有腹痛。
若腹泻病程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腹泻。多种原因可造成慢性腹泻,如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慢性腹泻还可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所引发。如果腹泻超过3天仍未好转,或出现大便带脓血、便次持续增多、腹痛、发烧、呕吐、明显口渴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
2腹泻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对病毒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无效。如果腹泻同时出现血便且有里急后重症状,或实验性检查大便白细胞高等,提示腹泻为细菌感染所引起,此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研究发现,约70%的腹泻并不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发,不应服用抗生素。即使是细菌引起的腹泻,一般症状较轻者也不宜服用抗生素,因大多数细菌性腹泻是自限性疾病,多能靠人体自身免疫力而自愈。对于非感染性腹泻和病毒引起的腹泻,滥用抗生素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杀伤肠道里的正常菌群而破坏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使耐药菌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菌群失调而加重腹泻,并可继发霉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3合理使用止泻药
持续腹泻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吸收障碍,适当使用止泻药可起到控制腹泻症状的作用。但是,腹泻早期不宜服用止泻药,因早期腹泻的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过早止泻反而会增加肠内毒素吸收。
止泻药按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吸附剂、收敛止泻剂和抑制肠蠕动剂等种类。吸附剂如药用炭、蒙脱石,通过吸附作用吸收肠道中的病菌和毒素,阻止其被肠黏膜吸收;吸附剂不宜与抗生素同服,因其可阻止肠道对抗生素的吸收,影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收敛止泻剂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它们可在肠黏膜上形成保护膜,可加强黏膜屏障,减轻病原体和毒素对肠道的刺激,适用于致病菌感染治疗的恢复期及各类非致病菌引起腹泻的止泻治疗。抑制肠道蠕动剂,如苯乙哌啶、复方樟脑町等阿片类生物碱,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肠蠕动而止泻,适用于非感染性急慢性腹泻。
(文字配图由摄影师闫弘先生提供,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李红珠,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毕业后供职于著名医药专业媒体,中华中医药学会合理用药分会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校友会会长。主编参编了《药食两用话中药》《文化中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自我调护》等著作;多年来为《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中国中医药报》《今晚报》《天津日报》等报刊撰写了大量医药保健、医药文化、用药指导类文章。
图文作者授权昆明添彩制作微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医院排名皮肤病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