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丙申年戊戌月乙亥日
1.霜降宜食
霜降时段到了整个秋天季节的最后15天,是脾臟功能的旺盛时期,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些疾病之所以会高发,是因为霜降的冷和寒对脾胃系统有直接的影响,这时补脾土之炁也就显得格外重要。饮食上要多吃些补脾养胃的米粥类,以及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等养阴润燥的食物。脾胃属土,火生土,红色属于火,应当注意多安排苹果、大枣、红皮花生、山楂、红豆、胡萝卜等红色食物进入我们的食谱,并且确保一定的数量。
白色的食物补肺,红、黄色食物补脾,在食补的调节当中,应当注意将这三种颜色的食物搭配进每日三餐的食谱。红皮花生要连着红衣一起吃,女性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更应该常吃,而且花生红衣还有生发、乌发的效果。
从中医的角度整体来看,药补不如食补,但是适量的药补见效快、作用强,用之恰当与适时,效果较为理想。不过不可以乱补,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要明辨体证,掌握脾、肾、肺的情况而用药。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等。可以依据身体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药材,灵活组方,早晚适当服用,调补肺的阴阳和脾胃之土。
对于小孩,顺应节气的特点,采用具有收敛、降气、润燥功效的食补调节为最佳。
霜降宜食栗子:
霜降后,气候转凉,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食用栗子进补尤为适宜。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别适宜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者以及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肢体不遂、小便频数者食用。
肾虚、腰酸脚弱者,可每日早晚各吃风干(阴干)生栗子5个,细嚼成浆咽下。也可以用鲜栗子30克,置火堆中煨熟吃,每日早晚各1次。
脾胃虚寒性腹泻者,可用栗子30克、大枣10个、茯苓15克、粳米60克,共煮粥,加红糖食之。
口角炎患者,可将栗子炒熟食用,每次5枚,每日2次。栗子富含维生素,对于因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舌炎、唇炎、阴囊炎等能发挥较好的食疗作用。
此外,以板栗50克、粳米克一起煮粥,老少皆宜,经常食用,具有健脾胃、补肾气、强筋骨的作用。
不过,栗子虽好,也不可过多食用,每次进食栗子以不超过60克为宜。尤其是消化能力较差的小儿,更应格外注意,否则容易造成积滞。
2.养生粥品
白果萝卜粥:
原料:白果6粒,白萝卜克,糯米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花生百合糯米粥:
原料:百合15克,陈皮5克,花生仁30克,糯米克。
做法:百合、陈皮洗净,与花生仁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文火煮烂后,入糯米煮成粥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补虚,温中暖胃。
莲芡豆粥:
原料:莲子肉15克,炒白扁豆15克,芡实15克,大米50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洗净、浸泡20分钟,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煲粥。粥煲好后加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利水止泄泻。对秋季小儿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
无花果粥:
原料:无花果10枚,粳米60克,冰糖30克。
做法:无花果洗净,切碎备用;粳米洗净,浸泡30分钟。锅中注入适量清水,加入粳米煮沸,再放入无花果煮至粥熟,加入冰糖煮溶即可。每日分2次服食。连服5~7天后,隔3~5天再服。
功效:健脾理气,止咳祛痰,防癌抗癌。
禁忌:大便溏薄者不宜食用。
玉竹粥:
原料:玉竹15~2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做法:玉竹加水煎取浓汁,去滓,入粳米煮粥,少入白糖适量调味。早晚服食。5~7天为一疗程。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
禁忌:痰湿气滞、胃部饱满、口腻多痰、消化不良、舌苔厚腻的人不宜食用。
玉梨绿豆粥:
原料:生梨2只,青萝卜克(分别洗净切片榨汁),绿豆克,粳米克。
做法:以上四味加水适量,共煮成粥。或者先煮绿豆粳米粥,将熟时入生梨、萝卜汁,稍煮粥熟即可。可根据病人限制的饭量而分服。
功效:清热生津。
葱白粥:
原料:肥大葱白适量,粳米6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
做法:入锅熬煮。
功效:发表散寒,温中通阳。
3.养生饮品
五神饮:
原料:荆芥6克,苏叶6克,茶叶6克,姜2克,冰糖10克。
做法:将姜洗净,切成薄片。姜、荆芥、苏叶、茶叶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烧沸,约5分钟,即可滗出汁液,再加清水复煎一次,两次取汁液共约克,用纱布滤净药液装入盆内。将锅内放清水(约50克),炖沸后放冰糖入锅,待溶化成汁时,趁热滤净,再把糖汁倒入药液内。
功效:解表,散寒,理气,和胃。
木耳芝麻饮:
原料:黑木耳5克,黑芝麻10克,白糖15克。
做法:将黑木耳用湿水泡发2小时,去蒂,撕瓣。黑芝麻炒香。将黑木耳、黑芝麻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中火煎熬1小时,滗出汁液;再加水煎熬,将两次煎液合并,放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凉血,止血,乌须,补肾。
月季花茶:
原料:月季花10克,红花3克,红糖15克。
做法: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4.养生菜品
西芹南瓜炒百合:
原料:西芹,南瓜,鲜百合,植物油,食盐适量。
做法:西芹洗净削皮,去掉老筋后切段。南瓜去皮去瓤,切薄片。百合洗净掰开,焯水后备用。锅内烧开水,放入南瓜焯水,水开后捞出,将焯好的南瓜控干水分。锅内放油,放入西芹翻炒。西芹炒至断生后加入南瓜一起翻炒。西芹南瓜炒熟时放入百合,翻炒均匀后出锅。
栗子莲藕汤:
原料:莲藕,栗子,花生米,香菇,食盐适量。
做法:将莲藕洗净削去皮切成块状待用。栗子放水中煮开一下,捞出趁热剥去皮待用。花生米洗净、香菇泡发后洗净挤干水分待用。将所有的原材料放入煮汤的沙锅,加入水煮开后加入调料和少许油,盖上锅盖,开小火慢火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出锅盛入汤碗中即可。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抢救传统中医必须抢救传统文化
看德国人对中医的喜爱——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医
何谓“健康”?
处暑,养生之要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处暑三候——鹰是这么有情义的
立秋真义
立秋,养生之要
中元节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慧智是个完美的太极图——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经典诵读是提升师德的关键方法
为教师点亮光明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师德教育——教师首先要明德
师德建设“绝学三招”
师德建设的内圣外王体系
中秋节真义——“嫦娥奔月”最初始的本义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道德人生经典起步(辛雨)
秋分养生修身——防治秋燥症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秋分,养生之要
还记秋分怎么玩吗?——秋分习俗
抛弃经典诵读产生民族灾难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