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1.html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性传染病。本病现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季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多见。

年1月份,笔者应邀对湖南省长沙县某养猪场发生的猪腹泻病进行送样检测,诊断为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病,并对该病进行了有效的综合防治,取得结果如下:

1.本研究案例猪场在发病后采样10份,经送样检测诊断,确定本病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对本病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返饲预防、紧急免疫接种、控制环境消毒、延长空栏、临床母猪推迟上产床、哺乳仔猪提前断奶、发病猪只对症治疗等。

2.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后,对猪流行性腹泻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发病率降低在15%以下,其中连续2轮返饲能够将发病率降低到5%以下;连续2次疫苗紧急接种能够尽快的控制该病的传播,免疫猪%产生保护性抗体;空栏7天和全面消毒可完全阻断流行性腹泻的传播。

3.研究分析表明,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性防治,关键要抓住如下工作:加强日常生产管理,提高猪群抗体水平,做好日常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加强环境生物安全控制,做好日常环境消毒和空栏。

键词:猪流行性腹泻;调查;分析;防治技术研究;效果

一:PEDV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vonavirus)的成员。病毒形态:在粪便中的病毒粒子常呈现多形态,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呈规则地花瓣状排列,呈皇冠状。许多粒子有不透明的核心,由一半透明环与囊膜分开。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8g/mL(CallebautPE,etal.)。经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试验证明,本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抗原关系,没有共同的抗原性。PEDV毒株属于同一个血清型。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对乙醚、氯仿敏感;对消毒药的抵抗力很低,一般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灭。病毒在60℃30min,可失去感染力,但在50℃条件下相对稳定。病毒在40℃,pH5.0~9.0或在37℃,pH6.5~7.5时稳定。

二:PED的流行病学

1.易感猪群

哺乳仔猪发病率很高,甚至有些猪场高达%的发病率,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的死亡率也能到达%。其他阶段的猪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哺乳仔猪低,母猪发病率变化较大,约为15%~90%,主要影响生产效益。

1.传染源及传染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是粪便经口进入肠道,或者有些经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经口接触带病毒的粪便或者污染物而自然感染。健康猪与发病猪之间相互接触就可以导致病毒传播,跟病原猪接触或者跟发病猪排出的粪便接触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传播病毒。带有病毒的任何物体都是间接接触的传染源。有些发病猪康复以后仍然带毒,并且不断的排毒,导致猪场不断的发病。跟猪大肠相关的产品在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下也是很严重的带毒传染源。

2.流行学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病猪群都呈黄色水样腹泻,或腹泻兼呕吐。体温基本正常,少数病猪出现体温升高1~2℃,并带有恶臭气味的稀便等特征。发病率因猪场而异,在有的猪场所有日龄猪均可感染发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死亡率几乎达到%。

三:PED的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5~8d,人工感染潜伏期8~24h。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与典型的猪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病猪呕吐、拉腥臭味的呈黄色水样稀粪。个别病猪出现体温升高1~2℃,其他多数猪体温基本正常。吃食或吃奶后发生呕吐,小猪症状较重。发病率因猪场而异,有的猪场所有日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发病率高达%。发病猪场常见初生仔猪产后数小时发病,甚至有一些初生以后就腹泻。哺乳仔猪一旦感染,症状明显,表现腹泻、呕吐、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腹泻开始时排黄色黏稠便,腹泻最严重时排出的粪便几乎全部为水分。呕吐、腹泻的同时患猪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等症状。最终猪只的死亡是由于拉水样粪便、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而引起。第一章猪流行性腹泻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5哺乳仔猪腹泻,呈现出病毒性腹泻共有的发病特征:

⑵整窝发病。

⑵腹泻粪便腥臭。

⑶泻物粪便呈油性,并常沾满小猪全身,使小猪显得很脏,全身油滑,抓住后很

容易从手中脱落。小猪康复后,被毛仍残存一层黑色油渍。

⑷发病仔猪喜欢扎堆睡卧。

与传染性胃肠炎比较,猪流行性腹泻在封闭猪场内不同育肥猪群间的传播速度较慢,病毒通常需要4~6周或以上才能感染不同猪舍的猪群。在爆发过急性腹泻的猪场,

小猪断奶后2~3周可能出现持续性腹泻;产房7日龄内小猪常因受不同猪群或环境中病原感染,腹泻一批小猪接一批小猪地持续蔓延。最近几年,有的猪场在一年中最炎热的7、8月份,依然新生仔猪发生猪流行性腹泻。

四:PED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本病在生产上仅靠临床症状很难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和病原学诊断。近几年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因其方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和准确等优点已成为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常用诊断方法有ELISA、PCR、中和试验、原位杂交技术、免疫荧光等,其中免疫荧光和ELISA是较常用的,其中PCR和ELISA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这两个方法由于实用性强、快速、高效、准确而被广泛应用。而且PCR诊断技术比ELISA法更加敏感,特异性也较强。

五:PED的病理变化

1眼观变化

病猪消瘦脱水,皮下干燥,胃内有多量黄白色的乳凝块;黄色稀粪沾污了肛门、会阴及后肢;解剖后可以看到整个小肠肠道膨满扩张,肠壁变的很薄,甚至透明,肠内容物为黄色水样;有些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胃经常是空的或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变。

2组织学变化

Coussement等的研究表明(CoussementW,etal.),PEDV病猪的组织学变化主要在小肠,特别是空肠。主要变化为上皮细胞破坏、脱落造成的肠绒毛显著萎缩。

六:猪流行性腹泻在一个猪场发病情况调查

在最近几年,猪病毒性腹泻在全国不同地区不时的发生,在现在技术条件下,腹泻三联弱毒苗或者二联弱毒苗对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效果均不够理想或根本无效,但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免疫手段对该病作免疫预防,可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年1月,在湖南省长沙县某猪场出现了母猪呕吐、拉稀,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腹泻病。现就这一引起猪只发生流行性腹泻的案例进行调查。

1、猪场概况

陕西省安康市某猪场两面环山,一面有河流经过,周围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距离居民区米,不利于疫病的防治。水、电、路便利。占地亩,总投资余万元,本场现有种猪0头,拥有现代化、标准化猪舍41栋,年向市场可提供商品猪头,二元母猪10头,优良商品仔猪头。

2、猪病防控方面的措施与做法

案例猪场制定了饲养管理、环境卫生、隔离、消毒、兽药疫苗管理、防疫、驱虫等猪病防控相关的制度。具体措施与做法如下:

①引入种猪必须对猪瘟、口蹄疫、蓝耳、圆环、伪狂犬等传染性疾病进行检疫,并隔离饲养观察至少40天。

②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在生产中,饲养员要求熟

③练掌握基本的兽医技术操作,比如:肌肉注射、口服给药、腹腔补液等。根据猪只大小的差异采取不同的保定措施。

④生产线管理人员及员工每天上班后首先巡视猪群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病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并仔细观察发病猪只的转归情况,病情严重的,填写《疾病记录》并及时上报。及时了解周边地区的疫病发生情况,随时掌握国内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相关信息,不断的学习新的疫病的知识,为疫病的综合防治打好基础,在生产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⑤当周边发生疫情或者自身发生疫情时要紧急封闭场区杜绝疫情蔓延到自身或者向外传出。

⑥定期对猪瘟、口蹄疫、蓝耳、圆环、伪狂犬等传染性疾病进行检疫,每季度中期由猪场配合公司猪病检测室进行抗体检测工作。疫苗和兽药必须正确保存和使用,有质量问题或过期失效的一律禁止使用,按照规定保管药品和疫苗,注意保存条件,时时检查保存环境条件。在药品和疫苗的使用中要避免浪费。

⑦对生产中的病猪要及时隔离,及时处理死亡,不要让病死猪污染栏舍和圈舍周边场地,对于污染过的栏舍和周边场地要及时消毒。病死猪用专车运到专用深井处置;病死猪的解剖应在深井解剖台进行操作,解剖人员在解剖完后必须经消毒才能进入产区。每次解剖完毕必须按时准确填写猪病解剖诊断报告,并且存档。病死猪、残次猪只严禁销售。

⑧在生产中要做好病猪的临床诊断检查,并及时对症治疗,防止发生继发疾病。做好病猪病志、剖检记录、死亡记录,经常总结临床经验、教训。

⑨久治不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及时淘汰。

⑩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参照公司标准。药品和疫苗必须按照使用说明或者兽医嘱托准确使用,用药后要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疫苗药品的使用中要避免药物中毒、应激等紧急情况的发生。

对于生产中的僵猪可以肌肉注射肌苷+VB1+VB12,隔3天使用一次,连用2~3次;血旺3~4ml,肌注一次。治疗前驱虫、健胃。

3、案例猪场生产指标与技术指标

4、发病情况

年1月2日开始该猪场母猪陆续出现呕吐、拉稀等症状。随后在1月5日产房新生仔猪不断的出现呕吐、拉稀症状,一大部分在吃奶以后吐奶,紧接着拉稀,多数仔猪粪便为水样,呈黄色,有一部分仔猪出现喷射状况,多数仔猪顺着肛门流下稀粪,这些仔猪的粪便有一股腥臭味。拉稀的仔猪逐渐消瘦,主要还是由于脱水导致呼吸困难而死亡。新生仔猪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导致染病的7日龄内新生大量死亡,甚至出去整栋圈舍全部死亡的情况。在产房出现大量仔猪腹泻、呕吐的情况下,于1月5日采用送检,经检测分析:送样的10份发病病料病原PCR检测全部为猪流行性腹泻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全部为阴性。初步确定主要病因为猪流行性腹泻(PED)。疫情自年1月上旬,情暴发初期,公母猪陆续出现腹泻症状,发病率约为15%;整个哺乳期的仔猪出现急性腹泻症状,发病率80%以上;断奶保育猪

呈现分散性整栋舍暴发,发病率在60%以上;育肥猪也呈现分散性整栋舍暴发,发病率也在60%以上。大于40日龄的猪腹泻后及时治疗均能康复,且无其他明显症状;10~40日龄的猪腹泻后康复率较低,被毛蓬乱,精神萎靡,甚至成僵猪,死亡率约为20%;最为严重的还是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腹泻率高达90%以上。下旬公母猪和育肥猪腹泻症状基本停止。其后,腹泻主要集中在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哺乳仔猪主要为初生到10日龄内的哺乳仔猪,大部分小猪产后第二天开始发病,甚至有一部分初生以后就发病。根据猪场统计:年1月份,全场出生健康仔猪头,其中4栋舍总计头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发病率为62.9%,因腹泻死亡的仔猪头,腹泻病死率高达65.9%;2月全场出生健康仔猪头,其中2栋舍总计头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发病率为29.8%,因腹泻死亡的仔猪头,腹泻病死率高达56.7%。断奶仔猪、保育猪及育肥猪死亡率比较低,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但是对生长发育影响比较大,导致猪只生长缓慢、体况差、饲料成本增加、药品成本增加,出栏滞后等等问题。同时,发病以后存活下来的哺乳仔猪,在保育阶段死亡淘汰比较多,死亡淘汰率高达15%。

月份出生健康仔猪数腹泻仔猪头数发病率死亡头数病死率

1月62.9%65.9%

2月29.8%56.7%

合计.8%.3%

5、免疫情况

该场未使用过流行性腹泻的相关疫苗,往年也未曾发生过类似疫病。其他的相关免疫已经按照公司方案全部实施了,如:猪瘟、口蹄疫等。公司猪场防疫方案如下表:

6、防治情况

发生疫情以后及时汇报公司,安排相关人员采样、检测。同时按照临床症状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全面启动紧急防控措施,全场相关人员及猪只进入封场状态,隔离一切能够杜绝接触的物资。停止猪只销售,加强场区、圈舍消毒工作。对猪只采取只要发现有疫病猪只的圈舍立马隔离,严禁人员进出,杜绝圈舍之间传播。根据制定的防治措施实施,主要措施有:加强饲养管理、返饲预防、紧急免疫、控制环境消毒、延长空栏、临产母猪推迟上产床、哺乳仔猪提前断奶、隔离、对症治疗等。

6.1加强饲养管理

由于胃肠道pH值的下降,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强化猪场内设施设备的检查检修,在发病期间更应该要确保所有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水电线路和供暖管道,避免出现意外,使得病情严重化。设施设备的检查检修,为猪只的早日康复多提供一份保障。

切实做好圈舍和环境卫生,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防止粪便积压产生过多有害气体。

在疫情期间要控制好饲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发生打架咬伤猪只、压伤猪只,甚至饿死猪只的情况发生。

在对圈舍进行带猪消毒时要选择广谱、强效、气味小的消毒药。设施设备、生产工具等用烧碱消毒。猪舍带猪消毒用卫可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散熏蒸消毒轮换进行。由于PEDV耐酸性较强,喷雾消毒尽量选择碱性消毒剂。选择中草药或者二氯异氰尿酸钠熏蒸类消毒剂,同时可以降低猪舍湿度。

对于7日龄以内,PED症状明显,脱水严重,没有治疗意义的猪只一律淘汰处理,由专用车辆收集,集中处理。对于整栋舍发生疫情的,整栋舍采取人员和猪只一起隔离。对于一栋舍内,发生疫情的集中在后门口单独的栏位内,同时做好与其他猪只的隔断和消毒。

案例猪场在日常管理中采用专用深井处理病死猪只,每隔1周向井里倒入10L烧碱杀灭病原体。在疫病发生期间,每隔2d向井里倒入10L烧碱溶液。当深井填埋快接近井口1m时,向井内倒入50L烧碱溶液,并将井口用水泥密封。

6.2返饲预防

返饲是一种原始的免疫方法,其原理是将感染仔猪的病毒,通过口服的方法感染使得妊娠母猪能够通过返饲病料产生免疫抗体,以便所生的仔猪能够通过母体获得母源抗体,以便仔猪能够抵抗病毒感染。

疫情发生以后根据公司安排:收集发病24小时内仔猪粪便、仔猪小肠及肠道内容物等破碎,匀浆后与适量饲料、水混合,加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并且添加电解多维,防止酸中毒;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如金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防止大肠杆菌或沙门菌等继发感染。返饲所有后备母猪(在同一栋圈舍,总计头)和一栋圈舍的妊娠母猪(妊娠期在60~90d,总计头),每头仔猪的粪便、小肠及内容物可以返饲40头猪。返饲2次,每头猪每天饲喂2次,每一轮饲喂一周,每头猪每一次饲喂返饲的病料5~7g,。第一轮饲喂结束后间歇2天按照第一轮返饲相同方法进行第二轮返饲,第二轮返饲也持续7d。从1月6日开始第一轮返饲,经过持续7d的第一轮返饲后,返饲猪群依然有零散性的腹泻发生,返饲期间发病后备母猪41头,发病妊娠母猪25头,发病率约为13.9%。间歇2d后继续第二轮返饲,从1月15日开始持续7d的返饲,经过第二轮返饲以后,依然有零散性的腹泻发生,返饲期间发强保温,适宜的圈舍温度是确保各类猪群正常活动、确保机体最佳状态的必要因素,同时适宜的圈舍温度能够提高猪只抵抗各种外界感染因素伤害。特别是产房哺乳仔猪,更要搞好保温工作。案例猪场猪舍加热采取热水空调供暖,所以比较容易调控圈舍温度。

在发病期间,督促采购部及时采购充足的煤炭,水电维修工要勤检查锅炉、圈舍供暖管道、猪舍空调等的正常运行,及时维护以确保猪舍供暖保温。猪舍温度的高低可以通过热水阀和空调转速来调控。热水空调利用热水跟空气互换热能为圈舍加温,适宜的温度为猪只提供适宜的环境,能够保障猪舍温度,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由于由于拉稀导致仔猪死亡率。对于刚出生的哺乳仔猪及发病仔猪还需要增加W保温灯加热,给仔猪提供一个局域高温环境,特别是拉稀严重的仔猪。加强猪只各个阶段的营养调控,改善猪只对疫病的抵抗力。没有霉变的饲料,才能饲料的质量。发病期间的猪只更应该确保饲料质量。猪场全群在水中加电解多维连用7d,提高猪的免疫力。病后备母猪15头,发病妊娠母猪6头,发病率约为4.4%。经过第一轮返饲以后,发病率没有明显改善(返饲前发病率约为15%),经过两轮返饲以后,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依然没有杜绝继续发病。由于返饲妊娠母猪群中有部分母猪接近临产期,对所有返饲猪群停止返饲,全部采取腹泻二联灭活苗疫苗免疫,妊娠母猪每头颈部肌肉注射10ml,后备母猪每头颈部肌肉注射5ml。

6.3紧急免疫接种

据公司安排,1月6日猪场下单,由采购部紧急采购哈兽研生产的腹泻二联灭活苗(ml/瓶,瓶),1月10日疫苗到场。除返饲外的所有母猪包括哺乳母猪、待产母猪及断奶母猪和公猪全群紧急免疫1次,每头颈部肌肉注射10ml;10kg以内哺乳仔猪每头颈部肌肉注射1ml,10~25kg仔猪每头颈部肌肉注射2ml,25~50kg猪只每头颈部肌肉注射3ml,50kg以上每头颈部肌肉注射5ml。1月20日第二批疫苗到场(哈兽研生产的腹泻二联灭活苗,ml/瓶,瓶)。2周以后(即1月24日),以上猪群按照相同免疫接种途径和免疫剂量再次紧急免疫1次。第一次紧急免疫接种10d后,猪群发病猪只头数减少,仍然有零星的发病,种猪群发病率不到1%,哺乳仔猪发病率依然在50%以上,保育猪、育成猪发病不足10%。第二次免疫接种10d后,种猪、保育猪、育成猪再也没有发病,哺乳仔猪有少量的发病,发病率不足30%,而且发病哺乳仔猪主要集中在2栋舍。

6.3其他防治措施

①控制环境消毒和延长空栏

②临产母猪推迟上产床及哺乳仔猪提前断奶

③发病猪对症治疗

据不同生产阶段的猪舍建筑结构、栏舍设备配套情况及PED对不同生产阶段猪群危害的严重程度,对于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哺乳仔猪:口服或腹腔补液(5ml0.9%的生理盐水、5ml5%的葡萄糖溶液、1ml50%的葡萄糖溶液、1ml10%氯化钾注射液、mg西咪替丁注射液、0.3ml阿托品注射液、1ml庆大霉素注射液)。腹腔注射时剂量不易过大,注射前先将药液预热到38℃,以便接近猪只体温,每次给仔猪腹腔注射10~20ml,一般采取连续注射2~3次,中间休药1d,接着再继续注射,腹腔注射次数不能超过5次。注射期间要避免注射速度太快,针头不宜过长,也不能过粗。避免过长、过粗会伤害到内脏脏器。口服拜有利仔猪口服液,用给药器经口给药,一次量,每3kg体重,仔猪1ml。连用3日。哺乳母猪:输液(ml0.9%的生理盐水;ml5%的葡萄糖溶液;ml50%的葡萄糖溶液;20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1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10%氯化钾注射液;ml碳酸氢钠注射液;mg西咪替丁注射液;4支5单位缩宫素;适量抗生素如2支1g头孢氨苄或4支0.5g阿莫西林等)

保育猪、育成猪:空腹减少饲喂次数和饲喂量,刚开始每天饲喂一次,饲喂量为正常时期是一半,让其尽快排出毒素。补水,饮水添加药物;补液(葡萄糖;维生素;电

解质—钾与钠的比例)腹腔补液(5ml0.9%的生理盐水、5ml5%的葡萄糖溶液、1ml50%的葡萄糖溶液、1ml10%氯化钾注射液、mg西咪替丁注射液、0.3ml阿托品注射液、1ml庆大霉素注射液)。腹腔注射时剂量不易过大,一般20kg体重的猪注射20~30ml;30kg体重的猪注射40ml;50kg体重的猪注射50ml。对各个阶段的发病猪只进行治疗,效果不一样,特别是哺乳仔猪差别很大。未断奶采取腹腔补液治疗的几乎没有疗效,采取断奶以后腹腔补液治疗的治愈率接近50%。保育猪、育成猪采取腹腔补液治疗,治愈率在90%以上。哺乳母猪采取输液治疗的,最终全部痊愈,治愈率达%。

发病猪只治疗效果统计表(单位:头)

七:小结

7.1经过第一轮返饲以后,发病情况没有得到改善,特别是后备母猪。经过第二轮返饲以后虽然发病情况得到了改善,发病猪只明显减少,但是依然没有杜绝继续发病。返饲效果不理想可能是存在如下问题:什么时间返饲比较好,返饲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返饲选择什么样的病料,病料怎么处理,怎么样才叫病料,怎么样保存病料,返饲多长时间,返饲的效果怎么观察,返饲期间猪只怎么管理,返饲以后有什么潜在危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返饲的目的是让母猪消化道接受PED野毒人工感染。由于消化道局部感染无法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反应,诱发具有保护能力的体液免疫抗体。在生产实践操作中通过收集腹泻发病仔猪粪便或肠道投喂母猪,以期刺激返饲让母猪产生母源抗体,以便达到仔猪可以通过返饲母猪获得母源抗体保护的目的,在生产实践操作中其对于预防哺乳仔猪发病的预防效果实际非常有限。案例猪场返饲得最终结果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让返饲母猪产生保护抗体。对于后期的生产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影响。不像一些猪场由于返饲使得其害,反而大面积暴发疫情或者猪群长期带毒。

7.2的有效性及紧急免疫预防的仓促性

案例猪场由于在以前没有免疫过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所有在当初发生疫情以后选择疫苗很匆忙,但是结果还好啊。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在第一次紧急免疫以后10d以后大部分猪只都能产生抗体,得到免疫保护,PED的流行基本稳定,没有继续扩大。经过第二次免疫以后能够全面杜绝继续发病。猪群都产生了理想的抗体保护,生产恢复正常,猪群处于健康水平。

7.3毒和空栏对有效控制PED的关键意义

在疫病期间,案例猪场对分娩舍通过规范的清洗消毒和空栏程序圈舍确保了以后上床母猪分娩的安全,对后期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但是由于生产栏位紧张没有按照程序操作的2栋分娩舍导致哺乳仔猪全群发病,最终成活率只有54.8%。前面表2-6所述经过消毒空栏的圈舍上猪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疫情,而且仔猪断奶成活率也高94.5%。在疫病期间消毒空栏的效果明显的显现出来了,只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和足够时间的空栏,才能够保证后期再也不发生疫情。要想切断PED的继续传播,只有不断的做好分娩舍的消毒和延长空栏时间。分娩舍内所有设施设备及工具的清洗消毒必须使用最少两种不同成分的消毒药轮换侵泡清洗,洗完最后一次以后最好再用烧碱侵泡一次,最后用清水冲洗。空置期间用负压抽风排空气,中间最好空置5-7d,猪只上床前必须进行熏蒸消毒。同时上猪前的熏蒸消毒效果也很关键,能够有效杀灭空气中的有害病原。

7.4对案例猪场的疫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经过分析,可以判断这个猪场发病的主要病原为流行性腹泻病毒,找到病症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猪场很快就恢复健康。在PED疫情发生以后,疫病的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其中起到有效作用的是全群的紧急疫苗免疫和分娩舍的清洗消毒空栏,加强饲养管理是猪群恢复健康的有效保障。在生产中由于PED发病比较急,如果空栏消毒不到位,小猪在将会提前接触前一批次猪只残留下来的PED病毒,将会更早的染病,导致疫病提前暴发,想通过返饲避免发生PED的目的很难达到。只有做好日常环境卫生工作,强化消毒和空栏工作,做好日常母猪免疫,提高母猪抗体水平,以期达到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的效果。加强仔猪营养,做好日常免疫,提高猪只自身免疫保护水平。只有全面做好日常工作才能有效防控疫病的发生及疫病发生后的尽快康复,避免对生产造成损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