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星期日

年10月

 

随着经济发展,“吃得太好”,超重肥胖等问题凸显。看似“营养过剩”表象下,可能隐藏着更需重视的“隐性饥饿”问题。

什么是“隐性饥饿”?

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叶酸等,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很容易被忽视。

人体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及必需矿物质,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就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导致疾病。这一现象称为“隐性饥饿”。

常见的“隐性饥饿”危机

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最常见的‘隐性饥饿’包括缺铁、锌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

1、缺铁:贫血

铁的缺乏会导致血红细胞减少,携氧能力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也会变弱。容易诱发缺铁性贫血,出现疲劳乏力、注意力下降、指甲变脆、皮肤异常苍白等症状。

平时适当多补充红肉、坚果、深色蔬菜、鸡蛋等

2、缺锌:降低免疫

锌保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智力发育、增强人体免疫力。身体长期缺锌可引起味觉及食欲变差,身体摄取营养的功能降低,还导致伤口和溃疡的愈合速度变慢。

饮食注意粗细搭配,牡蛎、核桃都含有较多锌元素

3、缺各种维生素

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维生素B1摄入不足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忧郁以及记忆力衰退等;缺乏维生素B2可导致黏膜方面的疾病,如口角糜烂、裂口、出血等。维生素D缺乏会出现骨头痛、手足抽搐、肌肉衰弱和沮丧感,常见的佝偻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都与其相关。

偏食、挑食、用零食替代正餐者,这些人往往难以从膳食中摄入足够的、均衡的微量营养素。

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牙齿脱落、吞咽障碍等会造成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且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更容易发生“隐性饥饿”。

胃肠道疾病常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因而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如何应对“隐性饥饿”?

1、根据自身情况补充 

每人每天消耗的体能不同,所需摄取的营养量也有差异,特

2、注意烹调方式 

蔬菜选择先洗后切;多用清炒、蒸煮、凉拌的低温烹调方式,以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营养。

3、膳食补充剂 

食物无法满足营养所需,可根据营养师建议,适量通过膳食补充剂补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喝酒,多运动,以促进人体吸收养分,减少营养的流失。

热门文章

☆水果干也分好坏,有3类最好不要吃!

☆芝麻酱是高脂血症人群的最佳食品?

☆回笼觉睡得越多,对身体危害越大?

☆方便大谣言,吃一次消化32小时?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咨询健康问题可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