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以1岁以内的婴儿多发,几乎每个孩子都患过,家长在孩子腹泻医院检查治疗,但如果不掌握护理要点,腹泻往往还是迁延不愈。婴幼儿腹泻病程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2周到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以上为慢性腹泻。现实生活中婴幼儿腹泻常为急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
婴幼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非感染因素:
1.喂养不当:不按照婴儿肠胃消化能力喂养,饮食无节制,过早喂给大量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添加辅食时种类和粗细程度不符合月龄,如过早喂给肉类或高纤维食物等。
2.食物过敏:如对牛奶蛋白,鸡蛋蛋白等过敏而引起腹泻。
3.生理性因素: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或者活性降低,肠道对乳类中的乳糖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
4.气候和环境因素等:腹部受凉导致肠蠕动加快;天气炎热或者体内缺水时消化酶分泌减少,都可能使幼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主要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以病毒感染居多,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
肠道外感染:有时亦可引起腹泻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幼儿急疹等,可由于发热、感染源释放毒素引起腹泻。
婴幼儿各阶段腹泻分析:
1.新生儿暂时性腹泻: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消化酶分泌量少、活性低,初乳的轻泻作用等,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大便次数较多,消化不全大便有奶瓣,稍稀薄,无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通常不超过一个月。
护理方法: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蛋白质易吸收,且母乳中含有脂肪酶,对于脂肪消化能力相对较差的新生儿来说,母乳很适合其消化需求。即使这样,在最初的半个月乳母应清淡饮食,减少高脂肪动物性食品的摄入,保证适当的蛋白质摄入量即可,以减轻新生儿肠胃负担。
2.生理性腹泻:婴儿满月后若还是一吃奶就大便,且腹胀,大便稀薄发酸,考虑是否为先天性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到一天一次。
护理方法:口服乳糖酶制剂或者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
3.婴儿6月龄以内偶发性腹泻:多为非感染因素引起,如受凉,喂养不当等。一般表现仅为精神稍差,大便次数一天4、5次,但每次量不多,稀薄,黄色或者黄绿色,有酸味,含奶瓣或泡沫。
护理方法:
①及时进行饮食调整,饮食清淡,大于3月龄按时喂养,减少肠胃负担。母乳喂养儿应坚持母乳喂养,暂停辅食,奶粉喂养儿应将奶粉比例下降一半,过敏者采用低敏或者深度水解奶粉。
②若由于护理不当数天后腹泻仍未痊愈,考虑到肠黏膜绒毛受损伤引起乳糖酶分泌不足,可及时服用乳糖酶或者无乳糖奶粉,避免腹泻迁延造成营养不良,并在每次腹泻后喂给30-50毫升糖盐水,预防脱水。
4.婴儿6月龄以后常见腹泻类型:婴儿6个月以后,由于免疫系统处在最薄弱时期,发生感染性腹泻的情况增多。
(1)饮食因素引起的腹泻:如上文所述
(2)水样便腹泻(约占70%):表现为明显的水便分离,水剂增多,蛋花样便或有少许黏液。病因多为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粪便镜检无白细胞或偶见白细胞。
护理方法:
①用药治疗:此类腹泻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不超过7天,轻度患者不要使用抗生素,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且不能用脱水解释者,适当选用抗生素。
由于病毒和非侵袭性细菌会造成婴幼儿肠壁黏膜损伤,所以早期治疗应着重于肠黏膜保护。常见用药有鞣酸蛋白酵母散,蒙脱石散,临床结果表明前者效果更好。也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应服用益生菌,帮助恢复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益生菌按剂量服用数天即可。
此类腹泻后期可产生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容易使急性腹泻迁延不愈,对于疑似病例可以改喂淀粉类食品或无乳糖奶粉,母乳喂养儿应服用乳糖酶。
②补液疗法:此类急性腹泻造成的等渗性脱水相对比较严重,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按比例冲调口服补液盐给患儿喝,每次腹泻后补充50-毫升。
③饮食疗法:同前文提及。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
(3)黏液脓血便腹泻(约占30%):多见于夏季,多为急性侵袭性细菌感染,表现为腹泻频繁,大便呈黏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会有高热、精神萎靡等。
护理方法:首先应选取针对病原的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其他护理事项同水样便腹泻。
(4)并发性腹泻:如感冒发热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滥用广谱抗菌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短期内程度较轻。
护理方法:治疗原发病,注意饮食调理,补充液体,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有益菌即可。
本文只对婴儿腹泻的类型和护理做了简单介绍,想了解具体病理机制,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