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属中医“胆胀”、“胁痛”、“腹痛”、“黄疸”等范畴。
辨证治疗
1、肝郁气滞:右上腹或剑突下间歇性隐痛,可牵扯至肩背部疼痛,可有低热,咽干,性急易烦,食欲缺乏。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紧。
治法方药: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四逆散加味。主要药物: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咳者,加五味子、干姜;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
2、肝胆湿热:右胁或上腹部疼痛、拒按,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其痛多向右肩部放射,脘腹胀满,身热口渴或恶寒发热,或恶心呕吐,纳呆,多有目黄,身黄。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方药;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四逆散合茵陈蒿汤加减。主要药物:茵陈、栀子、大黄、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3、毒热内蕴:寒战高热,右胁及脘腹疼痛拒按,黄疸加重,尿短赤,大便秘结,甚则神昏,气促,肢冷。舌绛红、干燥,苔腻或灰黑,无苔,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方药: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主要药物:茵陈、栀子、大黄、厚朴、芒硝、枳实。
4、肝阴不足:右胁痛,多呈隐痛,头目眩晕,口干,耳聋耳鸣,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舌红或有裂纹或见光剥苔,脉弦细。
治法方药:养阴柔肝,酸甘利胆。一贯煎加减。主要药物: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药茶疗法
1、处方:玉米须50克,蒲公英、茵陈各25克。用法:上药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沸5分钟,取汁倒入茶杯,代茶饮用。每日一剂,可频频饮用。
2、处方: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用法:前3味药放入盛有开水的保温瓶内,浸泡30分钟后,取汁倒入茶杯,加入白糖,代茶饮用。每日一剂,频频饮服。
3、处方:青皮9克,郁金10克,茵陈15克。用法: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毫升,煎沸15分钟,取汁倒入茶杯,代茶饮用。每日一剂,频频饮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