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春节假期已经开始倒数计时了,热闹聚会紧跟着的是身体倦怠、工作紧张,饕餮美食紧跟着的是肠胃不适、体重暴增,作息随性紧跟着的是睡眠不佳、身体疲惫,对于“告别春节”这件事,身体和心灵好像很难做好准备,谓之“春节后遗症”。
“春节后遗症”通常有以下症状,各位读者对照着做一做自我诊断,有则看招,无则预防!
一
症状一:睡眠质量差
有些人春节放假宅在家里,白天一觉睡到中午,晚上要熬到凌晨才肯入睡。到了要上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白天没精打采,晚上精神抖擞。
应对方法
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规律性;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每晚坚持热水泡脚5-10分钟,或许会有所帮助。
二
症状二:全身乏力,无精打采
节日期间,人们的活动过于丰富多彩,很容导致身体极度困乏,到了上班的时候还处于睡不醒,无精打采的状态。这是由于人体过度体力和脑力疲劳,使人体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体产生了大量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疲劳素等。这些废物会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侵袭正常器官。
应对方法
尽量让自己放松,让体力和脑力得到良好恢复。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来解决,也可以通过轻轻按摩头部、放眼绿色、散步闲逛让大脑放松休息。为保持较为旺盛的精力,上班前可饮一杯茶。
三
症状三:体重焦虑及神经性厌食
春节假期的特色就是美食多,因此,每逢佳节胖三斤也成了常见现象,另外由于油腻食物摄取过量,超过了胃肠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出现胃胀、吞酸、慢性腹泻或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的人也不少。
应对方法
节后大家应多考虑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来缓解厌食。而对于激增的体重,可选择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体重及放假期间增长的身体脂肪,也会随之回到正常水平。
四
症状四:旅游后遗症
过节出去游玩也是不少人选择的项目。但是游玩期间难免劳累,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旅行期间由于气候温差过大,休息、旅游时间安排不当,可能会出现全身燥热、口干舌苦、口腔溃疡、嘴角起疱疹、食欲不振、大便黄赤干结等“上火”症状,这些都是节日“旅游后遗症”。
应对方法
由于过度劳累、环境的突然改变对人体的刺激从而产生了上述症状。首先要充分休息,恢复体力。让身体得到充分放松,配上几次深呼吸,感到精力已注入你的身体,人就会觉得神清气爽,乏力症状会逐步消失。“上火”的患者还要注意多喝水和甜稀粥,饮食要清淡。
五
症状五:工作恐慌症
春节期间,人们逃离了紧张的工作氛围,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生活规律被打破,很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这时候人们内心会产生对上班的恐惧感,这就是节后“上班恐惧症”。
大家要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
应对方法
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在上班第一周,先从事轻松容易的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
六
症状六:孤独综合症
这是不少从家乡返回工作或学习的人极易患上的心理疾病。看着自己的父母亲朋离自己越来越远,一种离别的感伤油然升起。
应对方法
不要刻意压抑。想念家乡父母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去,多结交几个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让自己落单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中国网教育频道新春专题更多精彩不容错过哦!
来源:新华健康
编辑排版:祝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