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院长在线”5月6日的“今日头条”,刊发了中医儿科专家黄甡的一篇文章: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抵抗力这么差?更多原因在家长。应该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反思。
我们之前也讨论过现在父母们在育儿上的很多纠结,比如病菌防护和残留伤害。
面对家里的宝宝殚精竭虑,有时效果却不如人意,让我们这个时代的宝爸宝妈常常感到焦虑、无所适从。
再比如病菌的防护,当然很重要,并且要做到有效防护。
但是我们如果能做到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对各种病菌或传染的抗击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无残留无伤害的防护措施,岂不是更有助于让我们的孩子远离疾病,做到事半功倍?!
上医治未病。
我们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现在也是人类医学界的璀璨文明。在西医发展的这些年中,中医曾经走入过低迷。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中医有很多其他领域无法企及的层次。
谈中医离不开《黄帝内经》。一部内径,千百年来仍然让无数中医大家细细揣摩,企望能品出其中真意。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讲“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讲“长夏胜冬”……根据阴阳及五运六气的生克关系,发展出中医养生治病的指导思想。
——冬病夏治、三伏贴就是这一指导思想很好的产物。
1冬病夏治
中医讲“四时气运”、“天人合一”。
对于冬季多发的一些疾病,由于气温、气压偏低,治疗大多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使其宿根常存体内。来年容易反复发作。
在夏季,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或者少有发作,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提高机体的素质,达到痊愈的目的。
夏季气温高,自然界中阳气旺盛;人的机体也阳气充沛、浮越,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
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
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有效的预防很多秋冬季节容易发生的疾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2中医古法/三伏贴
三伏贴,又名天灸,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
它是一种传统中医的疗法,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根据冬病夏治的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比如呼吸系统类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及其他类症状。
连续贴敷三年以上,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3总结
﹀
﹀
﹀
冬病夏治/三伏贴很好的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治未病”)的理念。
对于一些宿疾、抵抗力差等等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相关
参考
﹀
﹀
﹀
虽然是古法流传你,但很多人对于三伏贴的一些相关内容还不甚了解。比如它的适应症,比如它的贴敷方法及时间,还有是否适合所有的人。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适应症1呼吸系统类:
可用于感冒、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及亚健康状态人群。
消化系统类:
可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虚寒型胃痛、慢性胃肠炎、厌食、形体消瘦等等。
贴敷方法及时间2在三伏天内,于身体特定穴位,直接贴敷。
初伏:年7月12日
中伏:年7月22日
末伏:年8月11日
某些种类可能需要在末伏后加强一次。
禁忌症3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发热期;
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结核病;
肿瘤患者
注意事项41.贴敷后,若出现温度过高或较重皮肤红斑现象,应立即揭下。出现全医院就医。
2.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烂者禁用。
3.若有皮肤轻度红肿、潮红、烧灼感、色素沉着、微痒、轻水泡,一般属于正常反应,停药数天即自行消失。可酌情就医。
4.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贴敷当日不易游泳;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5河南片仔癀国医国药馆致力为您的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