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疾病频发,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无处不在的毒素。本文就侵害猪群的几种主要毒素的来源及对猪的危害进行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环境毒素、药物毒素、霉菌毒素、细菌毒素、代谢毒素

近年来,猪群的生产中存在着一些怪现象。猪群疫苗做了,但是仍然发病;药物的使用越来越来越多,但是效果却并不乐观。同时母猪流产增多,繁殖性障碍疾病越发严重,奶水减少并且质量不好;仔猪腹泻现象频发。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众多,但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无处不在的毒素。

这些毒素导致细胞、肝脏、肠道超负荷工作,从而使猪体处于抗氧化失衡、代谢毒素能力失调的状态,即所谓的猪体中毒,长期下去,会使猪只生产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导致以上这些现象的产生。本文就猪场毒素的来源及危害进行简要的介绍。

什么是毒素呢?毒素泛指对猪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毒素从来源上可分为外来毒素和内在毒素。外来毒素指外在环境的环境污染带来的有害物质,如污染的空气、污染的水、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病原微生物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猪体,侵害猪的细胞。内在毒素是指在猪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断蓄积的毒素,如自由基,宿便,胆固醇等。

1.环境毒素

环境毒素指的是受污染的猪舍空气和水等,如猪舍里充斥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受到污染的地下水等。这些有害物质经由外界进入体内,进而刺激细胞、基因及其他成分,而造成各种疾病。许多环境毒素进入体内后,以自由基的形态出现,使内分泌系统失调,在体内引起各种疾病。环境毒素的主要危害在以下几方面:

1)对繁殖方面的危害:公猪精子数目减少、雄性激素降低,性欲下降。母猪排卵数目减少,产仔数少,产畸形胎、繁殖性能下降,仔猪初生重低等。

2)对免疫方面的影响:淋巴功能发生退化、猪只免疫力出现下降。

3)对肝脏的影响:环境毒素导致肝脏发生肝炎、肝肿大体内酵素不正常等。

4)对神经方面的毒性:环境毒素容易导致猪群精神沉郁、行为异常等。

2.药物毒素

2.1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植物体、收货物等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这部分残留农药通过环境或食物链最终传递到猪体内。猪只长期使用这些带有残留玉米、豆粕等植物源性食物,农药被血液吸收后,直接损害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死亡,导致猪体免疫力下降。残留农药进入猪体后,主要依靠肝脏制造酶来吸收毒素,通过过氧化氢酶的作用进行氧化分解。如果长期食用带有农药残留的饲料等,肝脏就需要不停的工作来分解毒素,从而加重肝脏负担,而引起猪群的慢性腹泻等症状。

2.2兽药中毒

目前猪场大量使用兽药来治疗猪群所发生的疾病,从而确保猪群的健康。但是在大量使用兽药,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增大成本的支出,严重时更可引起毒性反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猪体损伤称之为药物性损伤。这种药物的损伤对机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脏器的直接毒性作用和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

对猪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动物抽搐甚至出现瘫痪症状;

2)体内蓄积,损坏神经,引起猪只呼吸麻痹而死亡;

3)抑制免疫系统,降低猪群免疫力,导致猪病难治;

4)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甚至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毒性。

3.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部分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菌株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也可以产生几种霉菌毒素。已发现的霉菌毒素大约余种,在自然条件下部分毒素可引起猪群中毒。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产生的毒素我们称之为仓储毒素。田间霉菌是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就已产生的霉菌,如镰孢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该类霉菌产生的毒素我们可以称之为田间毒素。二者并不严格区分,像田间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在贮存过程中也会快速繁殖,造成严重污染。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氧化损伤是它的一个重要毒性作用机制。这也是霉菌毒素的一个共性,玉米赤霉烯酮(ZEN)﹑烟曲霉毒素B1(FB1)﹑以及T-2毒素等均能使细胞脂质过氧化,使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产生增加。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膜氧化,对动物产生不利影响。主要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见下表。

表: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霉菌毒素

最高可耐受的水平

有害作用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人,奶牛饲料,发育未成熟动物的饲料:20ppb

繁殖用种猪:ppb

肥育猪:ppb(体重54kg)

致癌,免疫机能抑制

急性症状:食欲减退,无精打采,共济失调,鼻出血。

慢性症状:饲料转换效率降低,泌乳量减少,黄疸,食欲减退。

玉米赤霉烯酮

青年生长猪:1ppm

繁殖猪群:2ppm

肥育猪,青年和老年公猪:3ppm

雌激素影响:外阴肿大,小母猪阴道或直肠脱垂,子宫增大,子宫肿大或扭转,卵巢缩小。

公猪:睾丸萎缩,乳腺增大,繁殖性能降低。

小猪:神经症状,八字腿。

呕吐毒素

DON(去氧瓜萎镰菌醇)

谷物及谷物副产品:5ppm

日粮中受DON污染的饲料原料比例不得超过20%。(配合日粮:1ppm)

随着日粮DON水平的升高,饲料采食量减少,增重降低。高水平的DON导致猪拒绝采食饲料,呕吐。

T-2毒素

1ppm

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直接危害免疫细胞,改变免疫反应,导致其他器官组织受损。频繁腹泻、呕吐、增重降低、拒食。

烟曲霉毒素

5ppm

猪的中毒症状:肺水肿。

赭曲霉毒素

ppb与猪的肾脏受损相关

赭曲霉毒素A是最常见的、毒性最强的赭曲霉毒素。导致增重降低,饲料转换效率下降,死亡率升高,肝脏和肾脏受损。

麦角碱

ppb

眩晕,蹒跚,抽搐,身体后部暂时性瘫痪,最终死亡。外周血液供应减少。生长迟缓,尾巴坏死,母猪的繁殖效率下降。

3.细菌毒素

猪体内细菌的毒力是指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细菌毒素分为两种: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主要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分泌产生。内毒素是许多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脂多糖),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才释放出来。外毒素的毒性具有特异性,对特定的细胞和组织发挥特定作用,毒性高,往往可以致死机体。内毒素的毒性具有全身性,常常导致猪体发热、呕吐、腹泻,12年的仔猪腹泻就有部分人是认为内毒素所导致的。

内毒素的致病作用机制:

(1)内毒素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也作用于粒细胞或单核细胞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从而引起猪体发热。一些病毒病在发病过程中机体发热就是由于释放内毒素而引起的。

(2)内毒素通过作用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质,引起机体炎症,损伤肝脏及其他器官。

(3)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抑制肝脏抗凝血酶Ⅲ的合成,诱发猪只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引起猪只局部过敏反应,造成皮炎。

(5)造成猪只机体代谢紊乱,尤其是导致糖代谢紊乱。

4.代谢毒素

猪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饲料。而饲料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如不能及时排除体外,而残留在肠道。饲料中的蛋白就有可能被某些细菌分解,而产生肽类、氨、少量硫化氢和吲哚等有毒物质。当这些有毒物质蓄积日久,不能及时排出,可能会产生自身中毒,从而使猪只的肝肾等器官受到损害近年来猪群疾病频发,猪只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与这些毒素对机体的损害有直接关系。

----------------------土耳其罗达明联合公司-----------------------

苏州卓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专业的毒素分析去除方案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