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业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伴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
(1、2大便无或有少量白细胞)
(3)细菌性痢疾
(4)坏死性肠炎
(3、4大便有较多白细胞)
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病期的腹泻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调整胃肠道菌群及饮食疗法。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注意消毒隔离,勤换尿布,观察脱水情况及静脉输液速度等。
(2)饮食疗法:应强调继续进食以预防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不良。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病毒性肠炎多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3)液体疗法:胆水往往是急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4)药物治疗
①控制感染
A、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粘膜保护剂。如伴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对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衰弱儿(免疫功能低下)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
B、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菌所致感染,常选用G阴性杆菌抗生素及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金葡菌肠炎、假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应立即停用原使用抗生素,根据症状可选用新青霉素,万古霉素,利福平,甲硝唑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②肠道微生态疗法
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体繁殖和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需氧芽胞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制剂。
③肠粘膜保护剂
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粘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散。
④避免使用止泻剂
如洛哌丁胺,因有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对感染性腹泻有时是很危险的。
⑤补锌治疗
对于急性腹泻患儿,应每日补充锌制剂,可缩短病程。6个月以上患儿补充锌元素每日20mg,疗程10-14天;6个月以下婴儿补充锌元素每日10mg,疗程10-14天。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郎郎康)治疗方式
上吐下泻,水样便、粘液样便、白色蛋花样便、肛门不红、大便喷射状、每日数十次;R:用郎郎康腹泻系列抗毒贴外敷肚脐,
如严重者,脐下一指处(止泻穴)用复合腹泻外敷即可。R:口服蒙脱石散+50%G.-S+红糖水;涌泉穴外敷郎郎康系列对应贴即可。
为了增强疗效,可自制方
R:,研细0.5g/次撒在抗毒腹泻贴上外敷即可。
1、微量元素(营养不良)缺乏症
2、R:18种氨基酸注射液5ml---10ml---20ml/次,2次/日,口服
50%G-S注射液5---------------20ml/次,2次/日,口服
肚脐外敷复合腹泻。
附:秋季腹泻,(一般国庆节前后是发病的高峰期)
治疗方法:肚脐、止泻贴腹泻抗毒,涌泉贴双退2
直肠用药:18种氨基酸15ml-20ml
若:腹泻伴呕吐;中脘穴加厌食
腹泻伴发热;涌泉贴退1
腹泻合并肺炎;天突、大椎、膻中、肺腧贴感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