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入伏,

三伏天是一年气温最高的日子。

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间

什么是“冬病夏治”?

中医学认为冬天人体气虚、阳气不足,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诱发或加重,故称这些疾病为“冬病”。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证减轻或消失。

为什么“冬病”能“夏治”?

上述冬天好发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如果在冬天发作或加重时再来调理,就不太容易提升阳气来祛除寒邪。这是因为在冬天里,外界气候寒冷,寒邪极盛,而此时若是人体内亦是阴寒极盛,则想要通过温阳的药物来调节体内的平衡是很难的。

但若是在阳气旺盛的夏季,骄阳似火,这个时候来调理身体,用温阳的药物来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是最佳时机。

因为外界的阳气可以帮助温阳药物在体内的发散,更好地驱除体内的寒邪。

寒气一旦散除,寒邪所致的疾病到了秋冬季节就不会加重或不会发作了。

为什么三伏贴能治病?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也是“冬病夏治”最重要的工具。它起源于清代《张氏医通》,是以“天人相应”为理论依据,通过顺应天地四时气候来调整体内阳气的一种传统外治法。

0

顺应自然,按时而调

疾病应时而生,当然也要择时而调。夏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时候,根据“天人相应”理论,人体此时阳气发散,毛孔大开,如果在此阶段进行冬病夏治三伏贴调理,药物容易渗透吸收,再通过经络气血流通,直达病所,调节脏腑。

02

皮肤渗透,发挥药效

现代临床研究证明,一些中药能够刺激皮肤、穿过毛细血管而发挥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夏季炎热,人体毛孔大开,三伏贴内含温阳、散寒、通经络的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加快,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03

防治结合,重防未病

医圣张仲景指出“上工治未病”,“治未病”的思想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指未病之前开始调理,有效预防疾病发作;

二是指已经发病,在疾病初始阶段及时制止它进一步发展;

三是指疾病已经康复或还在恢复期,采取一些调理方法增强体质,避免复发。

冬病夏治就是对“治未病”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三伏贴能治疗什么疾病?

甘草医生通过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的古方,精选白芥子、干姜、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等多味辛温走窜、通阳的中药,能针对以下4类常见病证给予针对性治疗——

0呼吸系统疾病

体虚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0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肠炎、虚寒性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厌食和消化不良等

03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和宫寒不孕等

04免疫力低下,体质弱,容易感冒生病

三伏天普遍高温,要想通过三伏贴达到冬病夏治最佳疗效,就需要充分把握今年的伏期调理期。

三伏贴提示: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感谢广大社会人士对邯郸市中医研会和正德公益基金会多年来的关心支持,正德堂中医馆专门制作了三伏贴,有意者请按以下时间表,到正德堂贴三伏贴。

头伏贴:7月6日——7月25日

中伏贴:7月26日——8月4日

末伏贴:8月5日——8月24日

具体事项请到店咨询.

联系人:刘老师

29

市中医研究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