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夏季常见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食物毒素、肠过敏、全身性疾病等或化学性毒物等原因造成的胃肠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紊乱的结果。然而不少人却在腹泻用药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医院药剂科为您说说常见的用药误区。一、腹泻就用止泻药有很多人一腹泻就用止泻药,这是不对的。许多肠道传染病在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适度的腹泻可将体内的致病菌与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只有当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并且出现脱水症状的时候,就要在服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泻剂。二、随意使用抗生素许多患者一拉肚子就盲目的选择抗生素治疗,这样是不可取得。肠道传染病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引起,故在选用抗生素治疗前,最好先做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对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不是细菌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亦不能使用抗菌药,可选用藿香正气等中成药治疗。三、擅自使用解痉药由于腹泻时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现象,有些患者则习惯服用解痉药,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不安全,尤其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可使青光眼进一步恶化。轻度腹痛者可热敷腹部;腹痛较剧者,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解痉止痛药。四、稍有好转就停药不少肠道传染病患者常以症状的轻重作为服药依据,即腹泻重时就多服,腹泻轻时就少服,稍有好转就停药。这种错误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复发,严重者还会转为慢性腹泻。正确的方法是:待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2-3天。有条件者可做大便细菌培养,待转为阴性后停药。五、急于更换药物有些肠道传染病患者用药1-2天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别的药物。其实任何药物治疗都需要一个疗程,至少3—5天,随便换药,反而适得其反。因此,腹泻后最好及时就医,按照医嘱用药,以避免陷入用药误区,延误治病良机。夏季腹泻需谨慎,合理用药是根本。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我们是一个注重分享的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