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5.html
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0.02%~8%,其中60%儿童食物过敏累及消化系统,严重者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下面介绍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1、口腔过敏综合征(oralallergysyndrome,OAS)IgE介导,过敏原:蔬菜、水果,桦树类花粉;进食几分钟或数小时后,口咽部(唇、舌、上腭)和咽喉部出现舌部麻木、运动不灵敏、蚁走感、疼痛、肿胀或者痒感,上唇和(或)下唇的肿胀等不适感觉。全身过敏症状,症状24小时内消失,口唇水肿消失后不留痕迹;处理:回避过敏食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将水果或蔬菜煮熟或者削皮再吃,也可以避免此类现象发生。6个月以上症状较重患儿可以给予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2、严重过敏反应IgE介导过敏原:鸡蛋、牛奶、花生、其他豆科植物、坚果、胶乳、多种蔬菜、水果;暴露于食物后数分钟至2小时起病,出现皮肤、呼吸道症状以及低血压。消化道症状相对较少出现,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等。处理:回避过敏食物;肾上腺素、白三烯受体调节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用氨基酸配方粉(aminoacidformula,AAF)喂养。3、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foodprotein—inducedenteropathy,FPIE)非IgE介导;过敏原是牛奶蛋白,还有大豆、鸡蛋、鱼、鸡和米等;生后1岁内出现,摄入可疑食物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呕吐及慢性腹泻,可合并脂肪泻和乳糖不耐受。还可出现蛋白丢失性肠病表现,如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回避牛奶、大豆、鸡蛋、鱼、鸡和米等过敏食物,对症处理,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给予AAF营养替代治疗,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4、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protein—inducedenterocolitissyndrome,FPIES)非IgE介导过敏原:牛奶、鸡蛋、大豆、南瓜、豆类蔬菜、燕麦、米、大麦、马铃薯、鱼、鸡、火鸡;常在2岁以内,腹泻常伴有呕吐,粪便呈水样便或稀便,如病变累及结肠可出现血便,不伴有皮肤或呼吸道症状,不伴发热或低体温。回避过敏食物,症状缓解,重新引入过敏食物,症状再现。FPIES常急性发病,腹泻可出现在摄人食物后2~6h内,严重病例可出现脱水、低血压、嗜睡、苍白、肌张力低下甚至休克。少数可表现为慢性腹泻、呕吐、易激惹、腹胀、吸收障碍、生长发育迟缓、低蛋白血症等。处理:饮食回避引起过敏的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extensivelyhydrolysedformula,eHF)或AAF(病情重度)喂养,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对症处理。5、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oodprotein-inducedproctocolitis,FPIP)非IgE介导;60%患儿是母乳喂养儿;生后6个月内发病最为常见;过敏原:豆类、鱼、鸡蛋、小麦、牛奶;在生后第1周甚至生后几小时内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粪便性状变化较多,有时为正常便,有时为黏液便、血便(从便中带有少量血丝到以较多血为主的大便)。患儿一般状况好,无体重减轻,常伴有湿疹。处理:回避过敏食物。对于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人工喂养者回避牛奶蛋白及奶制品,给予eHF(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给予无乳糖配方,无腹泻患儿可给予含乳糖配方或者AAF(病情重度)喂养,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继续哺乳,至少至6月龄,回避牛奶蛋白及奶制品。建议以下情况,考虑暂停母乳,改为AAF喂养:尽管母亲饮食回避,患儿症状持续存在且很严重;患儿生长迟缓和其他营养缺乏;母亲饮食回避导致自身严重体重减少和影响健康;母亲无法应对心理负担。6、乳糜泻非IgE介导;生与摄人麦胶蛋白(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有关;2岁以内婴幼儿表现为慢性腹泻、腹胀、厌食、肌肉萎缩、易激惹、生长发育迟缓等,1/3患儿伴呕吐。儿童主要为肠外表现:皮肤疱疹样改变、青春期延迟、身材矮小、缺铁性贫血、骨质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炎、I型糖尿病等)。30%的患儿出现牙釉质发育不良。乳糜泻危象:爆发性水样便、腹胀、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昏迷。处理:饮食避免食用含麦胶饮食(如各种麦类),如将面粉中的面筋去掉,剩余的淀粉可食用。原则上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泼尼松或泼尼松龙、环孢素等药物使用。7、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壁;婴儿患者通常存在喂养困难、哭闹、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青少年及儿童主要表现为烧心、腹痛、呕吐、体重不增、进食梗阻、吞咽困难、食物嵌塞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狭窄、感染和食管穿孔。处理:回避明确的过敏食物,或经验性地回避常见过敏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给予AAF治疗;氟替卡松、布地耐德混悬液激素应用。出现食管狭窄时,行食管扩张术。8、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肠上皮细胞绒毛受损;比较少见;粘膜病变型以腹痛、腹泻为主,肠道失血、吸收不良和肠道蛋白丢失;肌层病变型可引起幽门及肠道的狭窄或梗阻;浆膜病变型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渗出性腹水及腹膜炎。处理:回避过敏性食物;泼尼松、酮替芬、孟鲁司特钠、硫唑嘌呤、抑酸药等药物。对一些局限性浸润及有并发症的患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参考资料: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5(7):-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