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diarrhea)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排出粪便的量约~g。也有少数人每天虽排便2~3次,但粪便性状正常,则不能称为腹泻。腹泻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一般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而后者一般是指腹泻超过2个月者。
症状与体征
1.胃肠道症状便意频繁,每次粪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感者,病变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小肠病变则无里急后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者,往往为乙状结肠或直肠病变。小肠病变腹泻,疼痛多在脐周,排便后疼痛多不缓解。分泌性腹泻往往无腹痛症状。
2.腹泻次数及粪便性状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稀薄,如为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常带血及脓液。如为糖稀或果酱样粪便,提示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稀薄水样便常见于食物中毒。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排出洗肉水样血便,带有腥臭的气味。
病因病理
1.急性腹泻的病因肠道感染,包括食物中毒在内,是引起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可分为:
(1)细菌感染:
①细菌性痢疾②沙门菌属感染③大肠埃希杆菌性肠炎④小肠弯曲菌感染
⑤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感染⑥肠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⑦假膜性肠炎
⑧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⑨霍乱
(2)原虫与寄生虫感染:
①阿米巴痢疾②急性血吸虫病③梨形鞭毛虫感染④滴虫感染
(3)病毒感染:多见于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可有腹痛、腹泻等,腹泻每天数次不等,以稀便或水样便为主。
(4)真菌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中晚期,患者肠道可发生真菌感染,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而导致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轻者为稀软便可伴黏液,每天数次不等,有时大便呈蛋清样表现;重者大便可呈黏液脓血样。粪便常规检查找到或培养发现致病的真菌时可明确诊断。
(5)食物中毒:
进食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嗜盐杆菌或肉毒杆菌等污染了的食物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及脱水的症状,称之为食物中毒。
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腹泻与肠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严重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大量腹泻引起失水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的腹泻及其不适减轻或消失,能保证机体所需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素的摄入,生命体征、尿量、血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可以减少肠蠕动,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应注意腹部保暖。
(2)祛除病因:停止进食被污染的饮食,对肠道感染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3)观察病情:应注意观察、记录粪便的性质、颜色及次数,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疑有传染性疾病,应按隔离原则护理病人。
(4)饮食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泻严重的病人应暂时禁食。
(5)防治水、电解质紊乱:按医嘱及时给予止泻剂,并补充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等,以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6)皮肤护理:作好肛周皮肤的清洁,减少刺激。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
(7)心理护理: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合理的安慰和解释,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并主动关心、帮助病人,协助作好清洁护理,使其身心舒适。
(8)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预防和护理腹泻的有关知识,指导病人选择合理的饮食,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护理评价
病人的腹泻及其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机体获得足够的热量、水、电解质和各种营养物质、营养状态改善;生命体征正常,无失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白癜风治疗方法哪种好北京哪里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