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容易拉肚子这些原因惹的祸

儿童腹泻通常发生在不足2岁的婴幼儿身上,夏天和秋天容易多发。一旦儿童发生腹泻情况,应该及时治疗,避免电解质紊乱,危及宝宝生命健康。那么,导致儿童腹泻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所以,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然而,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因此,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腹泻。

2、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如对添加的辅食不适应、短时间添加的种类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断奶或是饮食不当,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气温低身体受凉加快了肠蠕动、天太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及秋天温差大、小肚子易受凉等,都可引起腹泻。

  

3、由于全身及胃肠道免疫力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泻;宝宝因抵抗力较低而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时,也常可引起腹泻。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超过3亿人次患腹泻病,而夏季、秋季是腹泻病的高发季节。有人说,腹泻势凶猛于虎,如何阻挡“腹泻”对宝宝的攻击呢?

1、细菌性痢疾

病因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人在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污染的饮料等就可能发病。痢疾杆菌进入体内后,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细胞的屏障,使结肠黏膜发生溃疡、脱落、出血。

症状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结肠黏膜溃疡、脱落、出血形成的脓血与肠道内的粪便一起排出,呈脓血样大便。患者有肛门坠胀、大便想拉又拉不出的感觉。

对策

腹泻患者,特别是出现脓血便者要及时化验大便,一旦确诊要及时用抗生素治疗。有痉挛性腹痛者,不可随意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以免导致大量毒素和细菌滞留在肠道而加重中毒症状。

特别注意

有些菌痢患者特别是儿童,没有腹泻症状,却表现为高烧、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阵阵抽风、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粪便化验才证实是患了菌痢,这便是中毒型菌痢。由于中毒型菌痢来势凶猛。在发病初24小时内变化急剧,延误诊治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在夏季遇到突发高烧、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而找不到病因时,即使没有腹泻也要警惕是中毒型菌痢,可采用灌肠的方法获取粪便进行化验来确诊。

2、病毒性腹泻

病因

大多由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病毒直接侵袭肠黏膜,使受损的肠绒毛变平变短,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腹泻。

症状

儿童的病毒性腹泻,大便会稀得像蛋花汤似的,每天五六次,同时会伴有发热和食欲减退。

对策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同时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服用口服补液盐。此外,要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清淡食物,如面条、米粥、肉汤等。因为进食太少,患者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

特别注意

不能乱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会杀病毒。同时,在人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种细菌,它们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在肠道内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生态环境,维护着人体的健康。乱用抗生素,会把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杀死,导致菌群失调,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会失去制约,乘机大肆繁殖,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3、不洁食物引起腹泻

病因

食物被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污染后变质,人体摄入这些食物后发病。

症状

大便稀软或呈水样,排出量大,每日数次甚至十数次,极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种腹泻是细菌毒素引发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大量肠液聚积于肠腔所致。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左下腹痛等症状。

对策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肠道感染的药物,以抑制肠道细菌而达到止泻的效果。有人急于服用止泻药,认为只要止住腹泻就好了。其实不然。因为服用止泻药后,表面看来大便次数减少了,腹泻缓解了,但这样会使病原微生物滞留在肠道内不被排出,导致细菌等产生的大量毒素被肠黏膜吸收,引起严重后果。

4、受冷引起腹泻

病因

食入过多冷饮冷食、在空调房穿露脐装,或在健身运动后洗冷水澡等都容易引起腹泻。

症状

有脐周疼痛、肠鸣,排出稀水样黄便。多数患者排出几次后可自愈,也有多达十来次的。

对策

这种腹泻是因肠道受到寒冷刺激后蠕动加快,进食的水分来不及吸收,形成稀便排出体外。预防的关键是注意腹部保暖,进食冰箱冷食要有节制。疼痛厉害时可以用些解痉药或收敛药。如水泻次数较多,可以口服补液,以补充水、盐。不必使用抗生素。

5、消化不良腹泻

病因

因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

症状

患者排出溏薄酸臭的大便,伴有恶心、嗳气、腹胀、排臭屁等等。

对策

应节制饮食并服用含有消化酶的制剂。这种腹泻并非肠道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服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原来肠道菌群的平衡,甚至可能继发真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等。如患者有慢性胰腺炎、胆囊炎病史,应考虑是否脂肪性腹泻。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到病除,学会正确选择腹泻药

临床上用于治疗腹泻的药物有许多种,包括止泻药、抗生素、肠道菌群调节剂、中药外贴等。它们的作用各异,治疗时需正确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止泻药

如思密达、易蒙停等,主要作用于肠内壁,可以减慢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停留时间,使腹泻得到缓解。顾名思义,此类药物的作用只是止泻,纠正的是症状,至于原因可以不管。所以,任何原因造成的腹泻均可使用,但是治标不治本,症状一经消除,就要停止使用,超时服用就会造成便秘。

抗生素

如氟哌酸、泻利停等,使用这类药物的前提是有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性腹泻,正确使用可以完全治愈。但现在使用的都是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不但腹泻纠正不了,反而会加重。这是因为药物抗菌谱过广杀灭了正常菌群,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又重新导致腹泻。此时就需要第三类药物来加入治疗方案了。

肠道菌群调节剂

如整肠生、培菲康等,这是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活菌,进入肠道后可重建宿主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以治疗内源和外源微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但是大剂量使用时也可造成便秘。它还有个弱点是害怕抗生素,所以服用时必须与抗生素间隔2~4小时。

中药外贴产品

中药成分如丁香、肉桂、、吴茱萸等具有收敛、除湿、止泻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小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性感染有意想不到的疗效。笔者在多年的从医经验中发现,小儿腹泻不能盲目的使用腹泻贴,腹泻贴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样要辩证取药。如根据小儿大便颜色不同,去辩证的使用腹泻贴,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疗效。

附:小儿腹泻诊断要点

1.绿色粘液带沫沫,肛门发红,代表细菌性感染。

对应外贴:腹泻复合型外贴----止泻穴

2.绿色水样便代表病毒性感染。

对应外贴:腹泻抗毒型外贴----止泻穴

3.奶瓣代表消化不良。

对应外贴:厌食贴----肚脐+止泻穴(注:1个月以内的小儿腹泻,不能止泻,这是小儿排黄疸期,不能口服止泻药,肚脐不能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医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